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首页 > 村落推荐 > 详情
白交祠村

白交祠村位于厦漳泉三市交界处,海拔1000米左右,是厦门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亲临白交祠村指导工作,并留下“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等指导思想。

同安区莲花镇白交祠村位于厦门市西北部,和泉州市安溪县、漳州市长泰县相邻,距厦沙高速入口约25公里,海拔近千米,是厦门市海拔最高、地处最偏远的行政村,常年云雾缭绕,被誉为“云雾白交祠”。总面积1.2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00亩。全村9个村民小组,373户1218人,以茶叶种植为主,特色农产品有地瓜、芥菜、佛手瓜、岩葱等。1986年4月7日和1997年7月14日,时任厦门市副市长和福建省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两次深入白交祠村调研,访贫问苦,指导村民脱贫致富,留下“山上戴帽,山下开发”等指导思想。

  • 村落属性:行政村
  • 村域面积:8.6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1218人
  • 主要民族:汉族
  • 村落形成年代:明代
  • 村庄占地面积:160亩
  • 常住人口:约700人
  • 主要产业:茶叶
  • 地形地貌特征:山地
  • 村集体年收入:24.49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40279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
村落历史文化

       据杨氏族谱记载,杨氏先祖原先居住在永安,至15世纪下半叶,为了躲避“粮累”搬到同安的莲花山。起初,杨氏族人在罗溪村短暂逗留后迁往军营村居住。春分时节的一天,杨氏族人在罗溪村短暂逗留后迁往军营村居住。杨氏族人在山上耕作时,瞬间云雾翻腾,雷电暴雨突至,只见百丈崖底原本平静的湖面突然水柱冲天,接着一白色蛟龙飞腾而起,扶摇而上九万里。杨氏族人遂认为此地是藏龙福地,于是,杨氏族人集中在杨六郎庙前征求六郎神的旨意并得到授意,举族迁往蛟龙出没地定居并命名为“白蛟祠”,后简化为“白交祠”。白交祠村部分传统建筑世代林立于此,有建于清代的灵应亭遗址、杨氏祠堂和建于明代的杨六郎庙。村内现存数十栋石厝建筑,部分建筑保存完好,传统建筑保留闽南“燕尾脊”,且多就地取材用石砌基础和石头砌筑外围墙——这种“石头房”冬暖夏凉、抗风挡雨,极具闽南地域特色。        白交祠村村民极其信仰杨六郎,村民不仅自称杨家后人,还为杨六郎修建宫庙。杨六郎庙作为白交祠村的一大古迹,在村民的保护下遗留至今。目前白交祠村尚留有3座古庙宇、13座祖厝、2处古寨址、10株古树、1座古桥、1条古河道,文化遗迹保存完好,曾于2019年荣获福建省“千年古村落”荣誉,并于2020年3月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村内也还保留着莲花褒歌、百家“齐醮”、“进香”等民俗活动,每逢节日,海内外杨氏宗亲纷纷返乡参与欢庆。

村落民俗文化

莲花褒歌流传自同安区莲花镇山区小坪道地村,是一种传统民歌,起源于16世纪中叶,由当地劳动人民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即兴创作。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大多以男女爱慕思念,互相表达感情,以褒扬对方的情歌为内容。目前白交祠村的莲花褒歌仍以活态传承,每年白交祠的春节晚会都会有褒歌节目。 白交祠的特有的“齐醮”,十二年一度,是所有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在这个十二年一次的日子里,天不亮就有杀猪的声音,卯时一刻,家家户户就把杀好的猪搬到宗祠祭拜,从宗祠门口两边到村部广场的主道上摆满了杀好的猪,每头猪身上绑着高达50公分以上的金箔纸,嘴巴塞着柑橘,嘴巴再用红纸扎一圈。除了供猪外,家家户户都会附上鸡、鸭、鱼、水果等贡品,整个“齐醮”现场沿着白交祠宗祠两边道路排开,蔚为壮观。仪式从凌晨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1点左右,基本家家户户都会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帮忙,仪式结束以后,大家陆续将贡品搬运回家,也都会趁此机会宴请亲朋好友一番。 白交祠的“进香”民俗活动,逢属牛、属蛇、属鸡四年一度。凌晨请香队伍在宗祠进行敲锣示意,召集全村男性成员在宗祠汇合,再外出巡游。巡游全程步行,巡游至指定地点进行祭拜仪式,仪式结束后,长长的请火队伍伴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回到白交祠村。下午两点,村民齐聚在村内的广场上,向着陈列的先主圣像进香祈福。祈福之后,惊险的踏火堆仪式是最引人注目的环节,八组青壮年先后抬着轿子绕着炭火堆舞动,完成所有仪式后,在村民的呐喊助威下,各组抬轿人依次抬着轿子,赤脚踏过烧得通红的炭火堆。

村落自然环境

白交祠村坐落在海拔上千米的高山上,是目前厦门已发现海拔最高的村落,相对高度大,地形起伏大,通往白交祠的盘山公路环绕缠绕,曲折惊险;属南亚热带气候,四季气候温润,常年雾多,雨水充沛,雨热同期而雨季时间长,山高谷低,地势高低较为悬殊,茂林修竹,日照时间较短,水分不易蒸发,湿气也更为浓重,这些构成了白交祠独特的自然气候,故其素有“云雾山庄白交祠”;雨雾多,气候较为阴冷,同时因为山高谷深,植被覆盖率高,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白交祠位于郊区,远离都市,受城市影响小故无过多光污染,赶上好天气抬头可见银河,是绝佳的观星点。白交祠山寨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 24°50′36.9″,东经 117°57′30.1″,海拔高度为 976 米。山寨由山顶的内寨和下层的外寨组成,内小而高,外低而大。 全村山地8700亩,耕地1100亩,茶园3500亩,生态公益林2700亩。现状村落依山傍水,有古桥、古河道各1处。村庄南侧现存古寨址2处,双圈寨和百丈崖寨。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古香古色
建筑面积:393.5平方米
白交祠村门口田91号
2人收藏
1人点赞
古香古色
建筑面积:374.8平方米
门口田68号
2人收藏
1人点赞
古香古色
建筑面积:237.8平方米
莲花镇白交祠村格坵平31号
2人收藏
0人点赞
古香古色
建筑面积:114平方米
白交祠村崙仔尾49号
0人收藏
0人点赞
古香古色
建筑面积:868.5平方米
白交祠村门口田31号
1人收藏
0人点赞
幽香秀丽 古香古色 青山水绿
建筑面积:256平方米
莲花镇白交祠村下厝21-1
2人收藏
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