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坑村(客家民俗文化村)——辉萼楼
地理位置信息
所在区域:福建省 龙岩市 永定县 湖坑镇
详细地址: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九一组
地理情况:辉萼楼位于福建土楼民俗文化村。辉萼楼系方形土楼,林氏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高3层,面阔7间,进深5间。一层不开窗,中为天井,设一个大门。楼内设2道楼梯。祖堂设于一层后厅。内通廊式,歇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构架。辉萼楼背山面水,依山就势、布局合理、藏风聚气,具有浓郁的客家山区民居建筑特色。
收储及修缮信息
是否收储完成: 是
收储机构: 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民委员会
结构及外墙修缮成本:约350 元/平米
认养年限: 20年
卫生费: 5 元/年/平米
租金单价: 25 元/年/平米
租金总价: 750000元 (20年总价,可同村委详谈) 备注:(单价x建筑面积x认养年限)
建筑基本信息
建筑年代: 清代
占地面积:1000平米
建筑面积:1500平米
是否有地下室:否
是否有菜地或者其他附属用地:否
是否列入各级保护名录: 是
建筑类别:民居
建筑现状信息
建筑原层数:3层
建筑现有层数:3层
使用情况:空置
质量现状:
轻微破坏
瓦、梁柱需更换
建筑特点
辉萼楼是方形土楼,是福建土楼民居中的一种重要类型。高3层,占地面积约 1000平方米,内通廊式,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辉萼楼是中国生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重大影响。它具有高超的工程建筑技术和杰出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夯土建造所具有的工艺水平,也代表着中国生土建筑的建造技术发展到了巅峰。对福建、广东和江西等南方山区的建筑技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建筑学上还是人类学上,它都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成就和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是建筑营造、景观设计、工程建设或造型艺术等方面的重要成就,能够反映特定时代整体或局部地域的典型风格与技术水平。
主体结构:混合结构
地面做法:素土
围护墙体:土筑
屋面系统:覆瓦
屋内楼梯:木质
窗体装饰:木质
所属村落
湖坑镇洪坑村(客家民俗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