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首页 > 村落推荐 > 详情
院前社

院前社是青礁村下属的自然村,保留着原滋原味的闽台两岸历史渊源,扮演着“闽台两岸生态文化”的窗口。

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地处厦门西南部与漳州市交界处,隶属海沧区海沧街道,是青礁行政村所属的一个自然村。院前社北侧靠山、南侧近海,地势平坦,住居稠密,通往村外的是一条新建的水泥路直接与S201省道交接,位于厦成高速出入口,村内路、桥、水、电、渠等基础设施完善,院前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资源丰富、物产茂盛。

  • 村落属性:自然社
  • 村域面积:0.3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754人
  • 主要民族:汉族
  • 村落形成年代:北宋
  • 村庄占地面积:271.5亩
  • 常住人口:991人
  • 主要产业:蔬菜、乡村旅游
  • 地形地貌特征:丘陵
  • 村集体年收入:1652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21909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
村落历史文化

院前社隶属于青礁村,据传,青礁得名由于古时近村海滨有绿色的礁石,故名青礁。据海澄县志载:宋时此乡科第最盛。北宋年间,漳州教授颜慥卜居于龙溪青礁岐山脚下,收徒讲学,为青礁颜氏肇基祖。传至五世,科甲联登,宋代涌现十八位进士,颜师鲁(宋吏部尚书)、颜颐仲(宋吏部尚书)、颜荣(元户部尚书),祖孙五代三尚书,宋、元、明间,青礁颜氏二十四位登进士第。自颜慥肇基青礁,子孙繁盛,后裔遍布闽、粤、川、浙、琼、台及海内外,至今后裔逾十万。青礁颜氏播迁,外地的杰出者有开台王颜思齐,号称清代“二十八”望族之一的广东连平颜氏的“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四川自贡清代的“盐业大王”。青礁颜氏的最大功绩是以文兴族,以族兴宫。青礁五世吏部尚书颜师鲁1151年奏请朝廷,兴建慈济东宫,其堂兄颜唐臣1185年号召家族士大夫并主持扩建东宫。 青礁地灵人杰,颜氏家学渊源。据《青礁颜氏族谱》记载,青礁颜氏尊归德场长官颜仁郁为一世祖。五世颜慥,少时与蔡襄同窗,宋仁宗庆历年间为漳州教授,后蔡襄擢端明学士,颜慥卜居于岐山,为青礁颜氏开基祖。颜慥定居青礁后,大展经纶,兴办学校,传授儒家经典,周围数百里的民众远迩毕至。崇恩堂内,对联“祖孙冢宰父子卿相”尤为醒目。宋朝时期青礁颜氏共出了18位进士,家门一时极盛,缙绅辈出,堪称世家望族。 村内包括7处不可移动文物点、19处传统建筑和其他历史环境要素等。

村落民俗文化

院前社内的传统建筑是典型的闽南民居建筑,多建于晚清时期,在建筑选地择向、平面格局、材料、结构、屋顶、外墙、装饰、色彩等各方面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是厦门地区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群落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院前社每年正月十七有火把节习俗,该习俗已连续100年以上,由村民举着火把绕村行走,示意巡守家园并驱除灾害。 院前社“世文”手工面线店是数十年的老字号。手工面面线的做工非常繁琐,每天天刚亮,老板就要开始准备一天所需的制作材料,拉面线是个技术活,没有十几年经验的老师傅是拉不出来的。为避免天气变化,老板必须赶在上午时段晒面线,还要根据每天的温度、湿度不同,凭着多年的经验严格管控暴晒时间,这样才可做出最完美的面线。面线店一天的产量可达五百至六百斤,主要销往附近餐饮店、食杂店等。  

村落自然环境

院前社地处城市边缘,四周被城市道路环抱。由于这一特殊的区位条件,所以它兼有城市与乡村两种景观形态,村庄东南侧以现代化港口城市风貌为主,活泼靓丽,高效快捷;村庄北侧以山体田园风貌为主,自然环境优美,植被茂密,质朴安宁。 院前社水资源无污染,菜地浇灌的水来自当地慈济宫山上的山泉水,当时的保生大帝吴真人在此用山上泉水炼丹制药、治病救人,目前慈济宫已成为厦门及周边的旅游景点,每天游客络绎不绝。院前社进行改造后变化明显,村庄过去的臭水塘、挡路石以及路边的旱厕、猪舍等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道路、美丽的绿化、整洁的村容村貌,村庄初步实现了“生态美”。 院前社作为厦门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落,在政策引导和社会关注下,闽南传统风貌特征和脉络不断得到延续。近年来,院前社走出一条“农村复兴之路”,也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成为国内首个闽台生态文化村,被评为新一批的海沧区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厦门市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市级重点示范村、福建省二十佳旅游特色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古色古香 交通便利等
建筑面积:160平方米
青礁村院前社17号
1人收藏
1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