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首页 > 村落推荐 > 详情
步云村
步云村整体风貌保存较好,且连片分布,几乎全部都是传统风貌建筑,全部传统风貌建筑占总建筑面积比例95%以上。
步云村地处灵地镇西北部,位于灵地镇与连城县北团和四堡乡三地交界处,村距镇区13公里,海拔800多米,是灵地镇最西边的一个行政村,整体呈成片传统建筑风貌。
  • 村落属性:行政村
  • 村域面积:28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745人
  • 主要民族:汉
  • 村落形成年代:明代
  • 村庄占地面积:80亩
  • 常住人口:200人
  • 主要产业:水稻、竹木、养殖
  • 地形地貌特征:山地
  • 村集体年收入:8.1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18700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灵地镇
村落历史文化
李氏摸诊施治及方剂:明万历年间,裴应章侍从御医在清流治民之疾、传技于民。李氏家族师承御医之技,世代学习研究应用,逐渐形成了李氏摸诊与方药施治法,经李氏12代传承,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特别是清嘉庆年间以来,李氏家族练武行医,治病救人,在传承中行医实践,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创新。是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存连续性达100年以上、有传承人。 红色文化红军行军路线:灵地步云(李家寮)-长校嶂下古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多次在灵地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1月朱德红四军一、三、四纵队由连城入清流的李家寮(现在步云村),翻越鳌峰山后,经嶂下、留坑、江坊抵达李田乡境内的锅蒙山下。1932年6月,汀清连军分区开展军事行动,当红军队伍再一次行经姚坊村时,当地有志青年积极投身革命,组建了赤卫队。1933年7月,彭雪枫率东方军执行作战命令,近万人分兵数路直捣沙芜塘、秋口、洞口、赖坊、南山下,至7月下旬已解放清流之南大部分地区,包括灵地姚坊、步云村等乡村。当时,姚坊村、步云村山高林密,小路错综复杂,赤卫队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红军带路和侦探敌情。一次,赤卫队员到连城四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当地民团发现并杀害。得知战友牺牲,赤卫队队员们主动请求参战。以夜幕为掩护悄悄摸向团匪驻地,并成功抓捕一名团匪俘虏。经红军教育,俘虏交待了团匪的详细情况,红军随后进行突击,一举消灭这股团匪。
村落民俗文化
游龙灯:灵地人游龙灯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代,最初不是游龙灯,而是游花灯,后来游花灯又改成了游“鸡笼灯”。所谓“鸡笼灯”就是灯笼形状像鸡笼一样,一个人擎一个灯笼,灯笼之间用长布条连成一条龙。后来又把游“鸡笼灯”改成“角仔灯”即今天的龙灯。是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存连续性达100年以上、有传承人。 武青狮:每年正月初二开始,各个“打厂”(即练武的武术馆)的师傅要带着徒弟,擎着狮头、拿着“五色家伙”(即练武用的大刀、耙头、钩刀、铁尺和棍棒之谓)到各家各户拜年,同时表演一下拳脚和“五色家伙”因为狮头是用青色颜料涂绘的,所以叫“青狮”。是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存连续性达100年以上、有传承人。 走古事:是选出儿童若干名,着古装扮成戏剧人物,村民备轿抬着或三轮摩托车载着在村中巡游。古事棚的轿台由木桩镶成方形框架,并在四周饰上精美的画屏。因活动当天恰逢灵地“乞巧”庙会的开始,灵地古街居上会聚满观看“乞巧走古事”的人群。装饰精美的“古事”上,都有2-3名童男童女穿着古装戏服扮演的“花神”,紧跟其后的还有舞狮队、锣鼓队等组成的一支庞大队伍,浩浩荡荡的游在乡间街道。是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存连续性达100年以上、有传承人。
村落自然环境
步云村坐落于大山山腰之上,周边为梯田,是典型的山地古村,传统格局完整存在。 采用“集村"模式,村落较为集中,周边农田环绕。 半山腰上大片层层垒至山顶金黄色的梯田,山连着一山,极为壮观,令人惊叹。
本村待认养房屋
古香古色 清幽秀丽 青山绿水
建筑面积:260平方米
步云村上云
0人收藏
0人点赞
古香古色 清幽秀丽 青山绿水
建筑面积:250平方米
步云村上云55号
0人收藏
0人点赞
古香古色 清幽秀丽 青山绿水
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步云村上云41号
0人收藏
0人点赞
古香古色 清幽秀丽 青山绿水
建筑面积:260平方米
步云村上云4号
1人收藏
0人点赞
古色古香 清幽秀丽 青山绿水
建筑面积:260平方米
步云村上云1号
1人收藏
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