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天隆峙楼
地理位置信息
所在区域:福建省 漳州市 南靖县 南坑镇
详细地址:葛竹村下楼
地理情况:下楼自然村
收储及修缮信息
是否收储完成: 有意向
收储机构: 葛竹村民委员会
结构及外墙修缮成本:约700 元/平米
认养年限: 10年
卫生费: 2 元/年/平米
租金单价: 11 元/年/平米
租金总价: 330000元 (10年总价,可同村委详谈) 备注:(单价x建筑面积x认养年限)
建筑基本信息
建筑年代: 明代
占地面积:1090平米
建筑面积:3000平米
是否有地下室:否
是否有菜地或者其他附属用地:否
是否列入各级保护名录: 否
建筑类别:古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建筑现状信息
建筑原层数:3层
建筑现有层数:3层
使用情况:空置
质量现状:
轻微破坏
描述:如破损部位、程度,已进行屋顶修复或墙体加固等
建筑特点
在下楼自然村。明清时期葛竹土楼最著名的长方形土楼,现存。于1386年建,此楼长35米、宽31米,三层楼高11.6米,墙1.8米,土木结构,套间90间,楼上各间留一个窗口。有一个用石条和石块筑成的石拱大门,门上墙里埋有三根毛竹通孔,以防盗匪烧大门,与大门相对的楼埕中有口直径1.2米的圆井,以供人们用水。此楼原名叫白楼。据邻村高港《豪山社族谱》的大事记载:“大清顺治九年,海将甘辉领兵入芦溪葛竹等处,楼房多被焚。”又据 “皇清待赠乡大宾端严赖先生(即翰林赖篪)行略”据载:白楼经过这场劫难,已烧成废墟,乡大宾赖廷材带领族人,经过三个多月时间花了很多的钱财,重修了此楼。以顺治九年(1653)举人新石公题“葛天隆峙”楼名后,雕刻成石扁额安在大门上,“葛天隆峙”楼人们就顺口叫成隆峙楼。
主体结构:混合结构
地面做法:石
围护墙体:土筑
屋面系统:覆土、覆瓦
屋内楼梯:木质
窗体装饰:木质
所属村落
南坑镇葛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