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是革命老区村,早在1928年初就有人参加革命,1932年成立贫农团,并创建苏维埃政府。大韩村历史悠久,本处地下层有南宋时期遗址,附近有多处古窑址,1983年,村民江润波在左岑垅头发现商周时期的细石器石奔。 大韩村山水相映,风光秀丽,主要景点有:古榕群,沿溪岸边十数株千年古榕广盖浓荫,碧翠欲滴。张高谦烈士陵园,始建于1961年,历经三迁后,于1991年落地现址,占地4.5亩。陵园先后被命名为“福建省学校德育基地”、“福建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首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高墙寨址,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栖息根据地,现寨遗址尚存。临水宫,祀临水陈氏夫人、天后妈祖娘娘等神,有每隔三年要到古田临水宫迎请临水夫人的风俗。
大韩村历史悠久,地下层有南宋时期遗址,附近有多处古窑址,1983年村民江润波在左岑头发现商周时期的细石器石锛。大韩村原名浸洋,缘于该村地势较低,经常为水所浸之故,古居民常误书“径阳”或“进阳”。明正统年间,陈氏始祖陈溪由福安韩阳上杭迁入,初住村西南方约1公里外的彭家浆半坡,后到当时的浸洋放牧时,见此地雪天不积,故改迁浸洋。陈氏先祖希望能将此地建得比韩阳更大更好,故改名“大韩阳”,后来简称大韩。张氏始祖张瑞麟,清顺治十八年(1661)由寿宁小东门迁居大韩主村。大韩村是革命老区村,早在1928年初就有人参加革命,1932年成立贫农团,并创建苏维埃政府,村中尚存闽东工农游击第十一支队栖息根据地寨址。1965年在陈氏宗祠创办了“寿宁县五.七干校”,集中了一大批下放干部,开垦出溪尾岗茶场,1971年撤销;1973年设立了知青点,1979年解散。
大韩村每年春节期间都会组织大规模的“迎奶娘”民俗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大韩村原名浸阳,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陈氏先祖由福安韩阳迁居到此,后为怀念先祖更名大韩阳,日后简称大韩。 前人以水运为主,出门过河用渡船,又出于生产生活用水便利考虑,临河畔建村。 大韩村地处福建省寿宁县武曲镇西部的斜滩溪畔,境内拥有中国纬度最北的榕树群和优质矿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