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图村地处连城县庙前镇南部,距集镇所在地九公里,为龙岩市近郊镇,距龙岩市中心区约67公里,距离连城县城50公里,距冠豸山机场45公里,距冠豸山火车站28公里,G76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由G319国道连接,交通方便,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东经116°64′22″,北纬25°28′50″, 选址十分讲究风水,与周易风水学说的选址原则与模式极为一致。村庄的营建讲究与自然的高度协同,无论建祠立屋、建阁修桥、建寺立庙等等,择地必先看地理风水,讲“五行”相生相克。所具有“村落选址合理,水口营造美观,地理水系统完备“的特点。传统建筑在下村与大塘里两地呈组团状布局,形成风貌完整的片区。其余建筑沿山麓地带呈带状分布,界面绵长而延续,随山势展开,富有韵律。部分建筑物随山体逐级而上,层层叠叠,层次丰富。村落中传统建筑集中成片,整体风貌完整。四面青山环绕,溪流从村中穿过,村庄景观疏朗从容,开阔舒展,与经济发达地区屋宇鳞次节比,巷到如蛛网的乡村聚落迥然不同。丰图村宛如从大地中自然生长出来,与环境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特征尤为鲜明。
丰图村古民居建筑群布列工整、建筑精湛、环境优雅,与周易风水学说的村落选址原则与模式极为一致,拥有九厅十八井形式的高堂华屋40座、祖祠13座、家庙1座、庙宇8座、神壇4处、古书院4所,清康熙年间著名理学家张鹏翼(1633-1715)。曾在这里讲过学。全村代表性古建筑有泰孚公祠、翠岩公祠、怡春堂等祖祠,其建筑宏伟厅堂规模和构造风格尤为壮观独特,挑梁壁画,堪称一绝,只是由于受“文化大革命”毁坏,壁画出自何名家名人难以考究,实为可惜。据旧县志载,丰图有宝龙岩、捻桂庵、仙高岽等下南八景。2012年8月23日连政综【2012】294号文公布连城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丰图村古建筑10处列入不可移动县级文物,分别为:东春堂编号501、履绥堂编号502、怡春堂编号503、润成堂编号510、式玉堂编号514、述光堂编号515、树滋堂编号516、载锡堂编号523、翠岩公祠编号549、斗山公祠编号550、泰孚公祠编号。2017年9月,含山公祠、翠岩公祠、泰孚公祠、述光堂等古宗祠建筑群评为省级文保单位。
丰图村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千年古村落,自古遵崇儒道,以忠厚诚实务农工商学建基立业,以学文习武求取功名。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丰图人民秉承了客家先民勤劳创新精神,留下了许多非物质文化及精神财富,现存保留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每个花灯有99盏灯火,琉璃杯装茶油浸灯芯球点亮,通透澄莹,熠熠生辉。每年正月初二至正月初十是丰图闹花灯的日子,按姓氏族人轮流做东,甲巳之年长塘背(邱氏),乙庚之年长泉科(邓曾贵鼻祖屋场地名),丙辛之年张吴户(张、吴两姓共一年);丁壬之岁在山门(焯氏,原居住山门自然村属丰图村管辖。及客家十番,十番”音乐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约于清光绪年间已开始在闽粤赣边的客家地区流传,是儒家子弟的一种业余娱乐活动。“山村即闻十番曲,农闲常鸣天簌音”,由于光祖十分酷爱“十番”音乐,代代传承至今也有一百余年了。还有精湛草鞋制作工艺、古壁画等文化遗产。以及传承着浓郁的客家风情,正月初十庙会,正月、元宵、四月初八游花灯、交春、犁春牛、打十番、游龙灯、扛菩萨、舞龙等民俗节,是蕴含深厚的客家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的美丽村落。
丰图村中的历史环境要素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历史环境要素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与村庄、建筑物融合在一起,对于村落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村中保留有古井20多处、村口风水林古树众多,农田水利系统也很发达,水圳的修建极富智慧。屋前的古井是村民取水之地,井旁基本都设有祭拜水神的小神龛,源于过去挖井人祈求神明保佑水源不枯竭和饮水安全的美好意愿。而风水塘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其半圆形制与建筑互相整合,一虚一实,构成完型。它是雨季时的蓄水池,是围龙屋的污水净化池。又是重要的防火设施。住户在此养鱼、洗涤,取水浇灌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