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首页 > 村落推荐 > 详情
抚市镇新民村
新民村是一座具有300多年历史村庄,村庄以五凤楼为主。
新民村,位于永定区抚市镇西北部,距离镇中心1公里,离县城约33公里,是一座具有300多年历史村庄,村庄以五凤楼为主,有2座省文物保护单位,永豪楼.永隆昌。
  • 村落属性:行政村
  • 村域面积:0.3805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865人
  • 主要民族:汉
  • 村落形成年代:明
  • 村庄占地面积:320亩
  • 常住人口:440人
  • 主要产业:种植
  • 地形地貌特征:丘陵
  • 村集体年收入:10200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10220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抚市镇
村落历史文化
新民村历史悠久,明成化年间,抚市开基祖三世黄友成从抚市镇龙窟(今龙川村)迁至抚市镇上寨(今崇山子);后其子黄宗灏迁入至新民村井头,并在该地建祠颂祖。新民村逐步形成了黄姓家族聚居的村落。现今保存良好的有明代黄氏家庙建筑一座,清朝初期,黄友成后裔第十世黄献龙迁至桥村,并在该地建祠颂祖,命名桥村祠。之后逐步建成规模宏大的土楼群,俗称“五楼”。 1783年黄後昌由井头迁至坝心,建成了长兴楼。约清咸丰年间,“五楼”毁于大火,居民迁往五联、抚溪等村,其中一部分迁至新民村,并在抚溪河畔驻坝建房,建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永豪楼、永隆昌、定锦楼及宝善楼。现如今连接社前村土楼群中,五座土楼残墙断壁与周边的土楼相互辉印,形成古朴,美丽的风景线。新民村名称源于咸丰年间抚溪进士、钦点翰林院编修黄锺音回乡省亲祭祖时,邀请其参观“崇志文馆”时书写的楹联“明德新民由是学,升堂入室得其名。”随即就以“新民”命名该区域,希望后人不断敦品励行,自我革新求进,然后推己及人,将自己的德学贡献给社会。百年来 “新民”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村落民俗文化
抚市镇是客家文化重镇,客家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远而流长,拥有众多客民文化遗产,其中“穿花篮”是一个由小孩参与和传承的客家舞蹈,分布在新民、中在、五联、社前等村,参与人数众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一个穿花篮队伍由八名小孩和五名锣鼓手组成,旧时均要求是男子,他们左手提着花篮,右手甩着手帕,行走于各楼宇之间,遇到楼坪比较大的,就会舞上一场!穿花篮的舞蹈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展现了客家的生产和生活情行,如开剪刀、烧火粪、纬得子等,在配上传统音乐一一五色锣鼓的乐章,“穿花篮”是正月客家人的重头戏,他们走街窜户,村民多十分喜欢他们的到来,用鞭炮接送,并准备好茶水、饼干、糖果分发给他们!因为村民都为“花篮子”会给我们带来吉祥。而五色锣鼓做为花篮子的音乐,由五人组成,分别由鼓铜锣钹等组成。 “  四月四月抬菩萨”,四月初一开始陆陆续续各个庵堂、寺庙的“太子”菩萨就会走出庵堂、寺庙,来到各家各户,祷告平安,祈求风调雨顺。人们会拿出米、钱物来供奉。四月十二,抚市分上四方片区及下四方片区,各片区内的村落轮流将菩萨亲自村落中供奉。人们准备好米糕等贡品,祭拜菩萨。
村落自然环境
新民村,位于永定县抚市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1公里,离永定区约33公里。北靠抚溪河,南接社前村,西临里兴村,系丘陵地带,二级错落有致,村中间系大片田野。风景优美,环境宜人。
本村待认养房屋
古色古香 交通便利 温馨舒适
建筑面积:919平方米
新民村井头17号
0人收藏
0人点赞
别有洞天 古色古香 清幽秀丽 青山绿水 交通便利
建筑面积:1853平方米
新民村坝兴
0人收藏
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