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首页 > 村落推荐 > 详情
咸村镇川中村
川中村建于唐朝中后期,距今已历1100多年。因与邻近之霍童外表村相对而曾称为里表,后因七斗坡、大溪、洪洋坑等三条小溪纵贯村边,形似“川”子,故而名之川中。
川中村,海拔85米,其村界东至梅峰岭上,西临桃源溪畔,北延佛塔岗,南通周宁县界,面积9.6平方公里。因与宁德外表村相对而曾名里表。因有三条小溪流:七斗坡、大溪、洪洋坑纵贯村边,形似“川”字,故名“川中”。又云:川中原名凤山,明万历九年(1581年)六月,凤山遭受特大洪水冲击外垅山崩塌,河流堵塞河床改道,从此凤山就改名川中了。
  • 村落属性:行政村
  • 村域面积:3.5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4500人
  • 主要民族:汉族
  • 村落形成年代:元代
  • 村庄占地面积:1500亩
  • 常住人口:2100人
  • 主要产业:茶叶、水稻
  • 地形地貌特征:山地
  • 村集体年收入:52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19000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咸村镇
村落历史文化
川中村,古称凤山、里渺,肇起于唐大力年间(766-779年),川中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2016年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现存古民居、古桥、古道、古井数量较多,明清民居建筑50余座,分别坐落在后门庄、石门巷、下厝弄、大夫里、后门厝等处,其中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有石门巷9栋,里厝2栋,零散分布的有三十多栋,多为清嘉庆年间(1796-1820)建成,以坐北向南为主,少数坐西向东。特别是文昌阁有两百多年历史,为全木质结构,高三层塔楼,1997年被福建省文厅评为“全省村级第一图书馆”。
村落民俗文化
川中村,风淳俗朴,村民多数姓汤,都是“一公之子”,老年人常按‘长幼有序“的古训称呼,倍加亲切,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团结。村民全部信奉佛教,崇拜神佛,逢年过节仍旧保持旧时代的地方色彩。婚丧喜庆,各种习俗正在不断排除陈旧的迷信方式,保持民间先进文化精华。川中村传统民俗节日,主要起源于民间信仰与宗族祭祀活动,自明清以来,就有香亭迎神、游花灯、放烟花、演神戏、舞龙等活动。如今,主要有元宵节,迎林公、二月一等传统节日,仍保存有香亭迎神、鼓乐、 游花灯、放烟花、 演神戏等游行活动。
村落自然环境
川中村地属河谷小平原地貌,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达345天,光热、水资源丰富,具备理想的农业生态条件,是我县粮食生产重要产区,也是全县重点茶叶生产基地。 川中村四面群山环抱,村落景观优美,聚落构成诸要素齐整完备,由庙、祠、宅、仓、桥等各类古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村外桃源溪和川中溪曲折而行,村落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环村公路贯穿全境,核心区巷道紧密相通。村内巷弄依八卦形布局,幢幢相连,两侧之建筑形同手足,亲密无间。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清幽秀丽 青山绿水
建筑面积:180平方米
咸村镇川中村石门巷3号
0人收藏
0人点赞
清幽秀丽 青山绿水
建筑面积:180平方米
咸村镇川中村石门巷3号
4人收藏
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