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首页 > 村落推荐 > 详情
海沧街道古楼农场

   古楼农场位于厦门岛以西,海沧区南部,九龙江出海口北岸;海沧街道西北部,紧邻青礁慈济东宫,对面龟山公园、临港新城,背靠寮仔内、田螺山山脉,东临信息産业园,北部通往东孚与马銮湾新城,由古楼社、上瑶社两个自然村组成,分四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340户、926人。

村民以农业种植、果蔬经营为主。古楼农场拥有丰富的山林、水库、溪流、田地、果林、草地等自然资源。近年来,古楼农场先后获得“守护绿水青山最美村(居)”称号和“市级垃圾分类样板村”荣誉,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树立“垃圾分类就是新风尚”的观念,大力推动“厕所革命”,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提升,并联合街道驻村工作组、老人会、结对共建支部、党员志愿者等组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爱国卫生·清洁家园”“垃圾分类我先行”等活动,整个古楼农场的环境卫生迈上了新台阶。

  • 村落属性:自然社
  • 村域面积:1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943人
  • 主要民族:汉族
  • 村落形成年代:清朝
  • 村庄占地面积:6030亩
  • 常住人口:750人
  • 主要产业:农业种植、果蔬发展经营
  • 地形地貌特征:丘陵
  • 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21909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
村落历史文化

古楼是一块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在烽火连天的年代,仁人志士们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9年的古楼农场,是一个人口只有一百多人的小村庄。当时古楼村三面环山,周边芦苇丛茂盛,四周交通闭塞,地理条件非常有利于隐蔽,解放军就选择在这里驻扎。他们在碧云堂前面就地搭帐篷,碧云堂对面的两个小房子就是作为他们的临时战斗指挥部,而旁边的那口井就是解放军驻村用过的的水井。 古楼农场也是一个知青故地。知青们广泛带领村民大量种植杨桃、火龙果、龙眼、辣椒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现在也是村民们的重要收入来源。其中杨桃沟在厦门也是非常出名的。知青楼是当年知青下乡的时候所建的,目前计划打造成一个革命教育研学基地。知青们在每年的中秋节,都会重返这知青故地,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

村落民俗文化

   古楼农场以前是属于漳州海澄县,叫“三都”。每年的正月十五,村民们会举办“火把节”,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古楼书院,是以前的海沧人民公社。当时的公社社员,白天在这里修水库,是他们的指挥部;而晚上就当作“农中夜校”教授村民一些技能和学习知识,以达到扫盲的目的。水库修好了以后,由于农中夜校年久失修,经常漏雨,经过村两委的商议以后,就按“以旧修旧”的修缮原则改成了古楼书院,也作为古楼农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这里,我们平时会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说经常开展的“六一儿童节”亲子烘焙、“端午节”包粽子活动,都是在古楼书院举行的。  

村落自然环境

古楼农场位于海沧街道西北部,是由上窑社和古楼社两个自然村组成,分四个村民小组。全村占地面积1.29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人(其中常住人口916人,外来人口2000人)。村民以农业种植、果蔬经营、出租房为主要收入,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3万元。 古楼农场拥有丰富的水库、果林等自然资源。2018年,古楼农场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按照“一轴八景”的工作思路,策划生成乡村振兴项目,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榕树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解放军在古楼驻扎的时候,就经常在树下聚集,召开会议,指挥战斗。当时,这棵榕树虽然歪了,解放军就教村民把垂下来的树枝用竹筒引到地面,让它生根发芽已达到了支撑稳固的作用,即便是在1959年和2016年两次强台风,这颗榕树还是屹立不倒。这颗大榕树见证了古楼的发展和变迁,也见证了那段峥嵘的革命岁月。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古色古香 交通便利等
建筑面积:105平方米
海沧街道古楼农场古楼社170号
1人收藏
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