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首页 > 村落推荐 > 详情
桂林乡横坑村
横坑村地处邵武市西南部,东北与泰宁县上青乡交界,西南与江西省黎川县熊村镇相邻,西北与余山大岭村连接,西与泰宁县新桥乡宝石村接壤。
邵武市桂林乡横坑村位于南平市邵武市西南部,地处福建和江西两省交界处,与三明市泰宁县上青乡、新桥乡及江西省黎川县熊村镇相邻。距闽赣高速公路出入口17公里,距泰宁动车站63公里,自古为闽赣交通要道,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23.93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86户,总人口1964人。村庄坐落于山间峡谷,横坑溪贯穿全村,四周山峦叠翠,森林覆盖率达90.7%,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为省级生态村,2016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019年6月被列入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横坑原名“嵘衢坊”,始建于公元948年,为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后裔筑基建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村内现存明、清建筑60多座,保留有完整的古街巷、古建筑群,具有浓郁的闽北传统建筑风貌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横坑村的街巷具有“主路似干,巷路如脉,有机伸展,呈叶脉状”的特征。街巷多以毛石砌筑,宽度较窄,巷道两侧多为传统建筑,巷深墙高,古朴悠远。村庄山水格局保存完整,可以概括为“奇石纳福,五马并槽,庙堂锁溪”。
  • 村落属性:省级传统村落
  • 村域面积:330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1878人
  • 主要民族:汉族
  • 村落形成年代:元代以前
  • 村庄占地面积:35895亩
  • 常住人口:786人
  • 主要产业:高校写生基地、毛竹、笋干
  • 地形地貌特征:丘陵
  • 村集体年收入:12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9000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桂林乡
村落历史文化
村内现存明、清建筑60多座,传统建筑占村庄总建筑面积的90%。传统建筑类型丰富,有祭祀先祖的黄氏家庙,有崇文兴教的魁星阁、文庙,有百年学堂流芳书院,有祈佑年年丰硕的社公殿,有祈福求安的观音堂、将军殿,还有千年古刹福云寺等。 所有厝院毗邻而建,厝院均为三进式院落布局,院落大门和大厅门均以条石为框,门框三围浮雕松鹤,彩绘祥云,十分气派宏伟,是典型的闽北传统建筑风格。建筑各厅、堂、室、楼、厨布局合理,每个大厅均有花岗岩条石铺就的天井,并配有石雕鼓型花台柱,台柱上搭有石板,形成花草盆景架。村中心的三大院厝门楣上分别书有“云汉为章”、“鸿门祥瑞”、“桂樟接福”等门眼。
村落民俗文化
傩舞(国家级):起源于原始社会,是我国远古时期中原地区驱疫逐鬼的一种巫舞形式。傩者除也,古人在岁末迎神以驱厉鬼,去邪气。宋以后,随着人们对付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傩舞开始演变成迎神赛会中集,人们自娱的文艺活动。跳傩舞者,顺面带木雕或纸糊面具,俗称“跳番僧”、“跳弥勒”、“跳八门”等,被史学界称为活化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傩舞历尽千年沧桑,中原地区已不复存在,在邵武市的和平、桂林、金坑等几个乡镇却至今仍传承了这一古文化的活化石。2008年6月14日,邵武傩舞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 擂茶(邵武市级):“走东家,串西家,喝擂茶,来来往往结亲家。”喝横坑擂茶是喜庆的象征。擂茶制作简单,即把老茶树叶加进适量的中药,如陈皮、甘草、川穹、藤茶、黄花叶、七星草、鸡骨草、嵩本等在带纹钵盂里擂制成粉末。喝擂茶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清咽利喉、化痰除湿、通经理肺等功效。
村落自然环境
境内地形以重丘陵山区为主,地势略为东南高,西北底,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拨679米,最高点在上放海拨720米,最底点在王家坊海拨650米。 横坑村地处闽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水量为1895毫米,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境内5条小溪,分别为横坑溪、东西丘溪、大放溪、细溪溪、大溪溪,5条溪都在各组发源地,横坑溪经过横坑小组,大放溪由上放至下放,和横坑溪汇合,经王家坊至余山村,境内全长4公里;东西丘溪由西向东经桂林村、下坪组汇入槎口村、境内全长2公里,细溪溪由西向东全长3公里,大溪溪流向西向东在岩前组和细溪溪汇入余山村、上巨组,境内全长6公里,有横坑水电站1座,总装机容量420千瓦时。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古医馆 古色古香 清幽秀丽 青山绿水
建筑面积:458平方米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桂林乡横坑村
0人收藏
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