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皋村座落于木兰溪西畔,地势平坦,324国道贯村而过,高速公路进出口距村约1公里处,全村总面积6.48平方公里,324国道横贯村中心3.4公里。全村现有30个村民小组,1680多户,7680多人,是华亭镇的人口大村。霞皋村地势平坦,交通便捷,离市区仅7公里之遥,区位优势凸现,成为城厢区华林工业区的中心地带。辖区内已拥有郭氏、肖大妈、万邦电子、力奴等上规模、有实力的企业90多家,项目集聚效应十分明显。 霞皋村以巽离宫为中心,9条主要村道呈放射状延伸,房子层层叠叠向外延伸,构成99条巷弄,并与村边的木兰溪及人工开挖的内圳(内沟)、外圳(外沟)构成一个完整的八卦图案———莆田市城厢区的霞皋村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八卦村,自宋朝兴建以来已有800多年历史。
华亭镇霞皋村是神奇的八卦村,村中巷道酷似一幅八卦图,纵横交错。相传霞皋村的八卦式布局最早出现于宋代,村中共有9条村道99条巷道,村民建房,并无特定朝向,任何朝向都是风水宝地。全村布局与“后天八卦”基本吻合。由于八卦的阴阳爻交错,霞皋村的巷弄便形成了似连却断,似通却闭,虚实难料的状况。由于时代变迁,目前所见的村中巷道已与八卦图较难吻合,但历史上形成的八卦布局在今天对人们的出行仍有较大影响。据村民说,哪怕是从小在村中长大,久居外地回村都常常会困于八卦之中。八卦村何以进得出不得?因为八卦本身已是虚虚实实,再加上大道套小巷,小巷内还有里弄,里弄有实有虚,有时看似有路,实际是两户人家没有同墙同壁,中间隔开了一条小通道,再往前便是围墙。真可谓:遇巷遇桥可前进,遇厝遇水难通行。 站在霞皋村的中心,可以从里而外走进神奇的八卦之中,感知其布局之精妙。全村以最里层的巽离宫为中心,三水环绕,巷弄交错,房屋林立。此宫的四周便是内沟(也称“内圳”),此为“一水”,“一水”早年即“七塘”,分别为梧里塘、庙里塘、大埕塘、门犁兜塘、塘后塘、门前兜塘、宫前塘(另一说:梧里塘、精一堂对面塘、宫前双联塘、长冬塘、大埕门口塘、牙犁兜塘、灵应东社门口双联塘),此七塘环绕巽离宫,人称“七星伴月”(关于“七星伴月”,民间还有一说,即霞皋有七境,所以老百姓也把霞皋看作“月”,把七境看作“七星”,这也是“七星伴月”)。巽离宫前是双联塘,当年为了方便人们到巽离宫朝拜,村民把4根杉树干拼接在一起,铺上木板,架了一座木桥,这四根杉就像四支箭,一致对外,而池塘正好呈正弓形,古代老百姓最为朴实的想法就是让巽离宫的神明保全境平安,用这四支箭对付意欲入侵的外敌,破他们的阵。内沟外是一片村民住宅,穿立于巷弄间,似通非通,似断非断。村里的许多地名都有来历,比如有一条大坑路,得名的原因是:在清代以前,此地是一个大坑,水流湍急,清代把此处修为公路,始称“大坑路”,古代厦门、泉州要去福州都要经过大坑路;“从吾亭”山则是因明代刑部尚书彭韶(号“从吾”)建墓于此,并在此山的竹林寺守丧得名。住宅之外便是外沟(也称“外圳”),此为“二水”,外沟是一条较为宽阔的小河,两岸种植着成排的荔枝树和龙眼树,一派水乡果园景象。村庄形成之初,霞皋村外河有九桥:汉巷桥、观音亭桥、下间路桥、度下桥、上坝桥、下坝桥、龙舌尾桥、下桥头桥、社后桥,这些桥村民们称呼不尽相同。据村里老人介绍,若是有土匪入侵,只要保住这九个桥头,谁也进不来;即使侥幸入内,也会落入八卦阵中绕不出村。再往外住户渐少,最外就是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了,此为“三水”,但木兰溪只从村庄的东侧自西南向东北奔流,正好形成环绕霞皋村的东西南北四大奇景之一——木兰春涨(亦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除此之外,环绕霞皋村的西、南、北三向还各有奇景。西为西淙瀑布,瀑布飞流而下,是招财聚财之象征。南向九龙山,此山的九条山脊就像龙脊,每逢大雨,山涧的水流恰似九条巨龙,所以此景人称“九龙朝驾”。相传九龙经常下山到木兰戏水,腾浪翻溪,天长日久,山下便形成一潭,老百姓称之“九龙潭”,潭边有一盘石,石上怪石林立,有三支约2米的石柱直指蓝天,景色壮美,现西沙村(原沙里村)的龙沙宫有一联就形象地描绘了此景:“龙汲九潭沙出浪,虎腾三岛石朝天”,可惜盘石和石柱在20世纪70年代被炸毁,在当时亦属奇景。北为“五虎下山”,这是因为霞皋境北面的石斗村有虎头山,这里风水极佳,时至今日,霞皋的墓地也大多设于此地。
霞皋村位于中国福建省莆田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元宵宴也被称为“百猪宴”是霞皋村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用各种食物制作成摆盘,小至一叠糕饼大至猪羊鸡等,均是乡亲们虔诚的心意,纪念的是梨园始祖雷海青。
霞皋位于华亭东南部,傍福厦公路,离荔城七公里许。南与九龙山隔溪相望,北峙紫霞山。“霞”紫霞的霞,“皋”意指水边高地,故取村名“霞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