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首页 > 村落推荐 > 详情
湖坑镇洪坑村(客家民俗文化村)

            洪坑村位于湖坑镇东北部,距湖坑集镇5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所在重点村之一、是著名土楼民俗文化村、省级园林式村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所在地,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十佳文化生态景区、全国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省级金牌旅游村、省级特色村、省级卫生村、福建最美乡村、省级文明风景区、省文明村等荣誉。全村土地总面积7117亩,人口3217人。   洪坑村现存36座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土楼,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形、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土楼王子—振成楼、宫殿式建筑—奎聚楼、府第式建筑—福裕楼”为洪坑土楼群的杰出代表,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土楼王子振成楼因按八卦原理设计的建筑奇观和楼内富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奇观得到了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及游人的青睐。该村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关心下,该村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积极作为,全村各项事业扎实推进,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村从事导游等第三产业人员有1000多人,年旅游总收入达2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增收1000多元,大大超出全镇平均水平。 同时,洪坑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该村按照乡村旅游特色村标准,不断推进完善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约2.2亿元,完成投资1.9亿元,主要是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长廊、土楼风情街、房屋立面改造、实施、“绿亮美”工程、农家乐开发、大力扶持星级农家乐等一批旅游富民建设项目。

       洪坑村距湖坑集镇5公里,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三群二楼”的核心部分,被誉为“土楼博物馆”,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等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村文物古迹较多,保存均较为完整。全村面积7117亩,由17个村民小组组成,现有人口918户3256人,其中共产党员68名(女党员13名)。全村经济来源主要靠发展旅游业、餐饮住宿、种植水稻、红柿、百香果等以及外出务工经商等。全村有近200人从事旅游讲解服务工作,有180多人从事旅游酒店服务业,有210多人在家开设旅馆民宿。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26351元,生活水平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先后被评为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村、市新农村“427”建设重点村、市平安和谐村居、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市十佳诚信旅游景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传统文化示范教育基地等荣誉。村庄所在的洪坑景区成为龙岩市主打旅游品牌、福建省十大著名旅游名片和十大精品旅游线路之一,是国家、省旅游局重点推向国际旅游市场的风景区。习近平、胡锦涛、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亲临洪坑视察工作。

  • 村落属性:行政村
  • 村域面积:7117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2814人
  • 主要民族:汉
  • 村落形成年代:清朝康熙年间
  • 村庄占地面积:4.78亩
  • 常住人口:1450人
  • 主要产业:旅游业、种植业
  • 地形地貌特征:丘陵
  • 村集体年收入:120.36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25000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
村落历史文化

       洪坑村现存36座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土楼,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形、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建筑民居客家土楼,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闻名于世,在中国传统古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被誉为“东方文明的一颗璀灿明珠”,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土楼王子—振成楼、宫殿式建筑—奎聚楼、府第式建筑—福裕楼”为洪坑土楼群的杰出代表,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土楼王子振成楼因按八卦原理设计的建筑奇观和楼内富有客家特色的文化奇观得到了海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及游客的青睐。该村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       洪坑村被誉为“土楼博物馆”,土楼方圆各异,主要有长方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变异形式,其中“土楼王子”——振成楼、府第式建筑——福裕楼,宫殿式建筑——奎聚楼等 3 座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兴楼、洪坑土楼群、如升楼、日新学堂、光裕楼、林氏家庙、庆成楼等8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振成楼、奎聚楼、光裕楼、如升楼、福兴楼、庆成楼、福裕楼已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洪坑村文物古迹较多,保存均较为完整,旅游开发与管理保护结合紧密,划定有世遗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充分利用和保护好这份“土”味,使得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夯实旅游发展根基。

村落民俗文化

      洪坑村土楼建筑文化蕴含客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底蕴,其楹联文化体现了爱国爱家、为人诚信、尊师重教、勤劳节俭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洪坑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中洪坑客家十番音乐、客家提线木偶、土楼夯强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本村山歌艺人李桂芳也于2021年被评为第五届省级福建客家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土楼营造技艺、客家山歌人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大福、舞大龙、十番乐队等民宿节庆,表演活动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村落自然环境

       洪坑村整个村落分布在金丰溪两岸,气势恢宏,错落有致,土楼与青山、绿水、翠竹、拱桥、水车、农田和谐相处,组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绚丽画卷。全村处于丘陵地带,海拔460米,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 20.1℃,年平均降水量1400—1800毫升;地势相对平缓,东、西、北三面环山,土壤为红壤,除垦山造田、房屋建设破坏少数地貌外,基本历史地质地貌未发生改变,保存较为完整,山体植被覆盖率较高。全村土地总面积7117亩,耕地面积1622亩,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20亩;山林面积4888亩,其中毛竹林面积1200亩,红柿及茶叶种植面积1200亩。      

宣传视频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土楼建筑 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 保存完整 清朝乾隆年间建筑
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九一组
0人收藏
0人点赞
土楼建筑 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 保存完整
建筑面积:2390平方米
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九二组
0人收藏
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