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首页 > 村落推荐 > 详情
湘店镇湘洋村

  整个村落四面环山,村内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小桥流水,古木参天,配之以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古桥、古树、古屋,古色古香,其田园风景堪称中国乡村之典范。

湘洋村位于武平县最北端。全村4个自然村,现有 753户2859人,湘洋村耕地面积1868亩,山林面积22463亩,是革命基点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三星级旅游村、省级传统古村落保护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佳村、空军特色小镇的核心区。刘亚楼将军故居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100个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之一。

  • 村落属性:行政村
  • 村域面积:17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2853人
  • 主要民族:汉族
  • 村落形成年代:清代
  • 村庄占地面积:500亩
  • 常住人口:1306人
  • 主要产业:茶叶、脐橙
  • 地形地貌特征:山地
  • 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25450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湘店乡
村落历史文化

刘克模的故居位于湘店镇湘洋村,建于清代时期,刘克模(1894-1 931)原名刘占猷,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人。1 914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受命回福建进行民主革命活动,在武平创办崇德学校传播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回武平继续担任崇德学校校长,在学生中传播马列主义,组织军事训练。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回乡继续主持崇德学校,并把家财、粮食分给贫民。把农民组织起 来,实行减租减息,组织“铁血团”,率众到三禾、仓楼、小澜(今小兰村)参加农民武装暴动,任副总指挥,是刘克模的故居。 该建筑位于湘店镇是福建省武平县最北端山间谷地,俗称武平“北大门",地处北纬25°56',东经11 6°12,是武平、长汀、上杭三县结合部,东与长汀县羊牯乡,上杭县官庄乡交界,西南部与本县桃溪镇、小兰村、大禾镇毗邻,北与长汀县红山乡,濯田镇接壤。 大洋泉廊桥坐落于大溪桥自然村南侧,横跨溪流,始建于清代,为单拱石桥,桥上设通透式围拦,设双坡屋顶,分为三段式。桥中部设妈祖神龛,供奉妈祖,为一处周边村民祈福之所。是周边乡镇中仅存不多的单拱石桥。

村落民俗文化

一、元宵“上灯” 上灯当天也需把孩子的名字用红纸写好,贴在祠堂屏风上。往往贴上去的名字越多,族老便越是高兴。宗族作为一个外在的物质力量和内在的精神寄托在湘洋村村庄生活中具有笼罩性的影响,使得将军村往往许多事情取决于宗族势力和宗族意识。将军村村民很清楚“一脉宗亲”对村治状况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二、立秋“打糍粑”     湘洋村村民有过立秋的习俗,在这天几乎家家户户在“打糍粑”。其过程为:先把糯米蒸熟后放在石臼里,然后用一根大木棒反复用力往臼里夯,一直要把糯饭捣成糊状为止。这一过程往往要由几个有力气的人轮流操作。这种制作糍粑太花力气,所以叫作“打糍粑”。但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糍粑好吃得多,所以人们喜欢称其为"打糍粑"。 三、七月半     “七月半”也称中元节,村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其活动主要有包粽子吃,用直蒲、艾叶煮水洗澡,挂葛藤,意为避邪消灾祛病。  

村落自然环境

湘洋村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甚远,空气清新甜润。环境与位置在湘洋村房屋布局之中十分的重要,在湘洋村农村房屋布局之中,其讲究道路交通畅顺方便外,其住宅造型格局四正,搭配合理,充满着生气与活力等等。整个村落四面环山,村内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小桥流水,古木参天,配之以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古桥、古树、古屋,古色古香,其田园风景堪称中国乡村之典范。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古色古香 清幽秀丽 青山绿水 交通便利。
建筑面积:260平方米
湘店镇湘洋村大岗坑2号
2人收藏
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