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首页 > 村落推荐 > 详情
止马镇亲睦村

本村现存有黄氏宗祠、古廊桥(永济桥)重要文物,还保存有17栋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古民居。2016年亲睦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第四批传统古村落。

亲睦村距镇区2.5公里,距城区27公里,户籍526户2283人,常住人口716人;党支部下设党小组3个,党员78名;主导产业圣农养鸡场、烟叶、水稻等,2024年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入39.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01万元。

  • 村落属性:行政村
  • 村域面积:22.4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2283人
  • 主要民族:汉
  • 村落形成年代:清朝
  • 村庄占地面积:6000亩
  • 常住人口:716人
  • 主要产业:圣农养鸡场、烟叶种植、水稻种植、蜂蜜
  • 地形地貌特征:山地
  • 村集体年收入:39.2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2.01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止马镇
村落历史文化

黄峭公第四子,字维林,名祺,又名金标。生于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壬戌六月二十七日亥时,居邵武四十一都盖竹。后迁南丰府,又迁河南开封府祥府县,官江表虎臣挂印大将军,白氏,生卒未详,葬中村大屋背。继妣胡氏,葬白云庵印匣山。副妣熊氏与胡氏同葬。严氏,生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正月二十八日子时,共生九子:立祖、建祖、承祖、受祖、益祖、宣祖(居中标)、仁祖、厚祖、德祖(居横坑),河婆谱记述:再妣张氏生子:凤林、祥林。黄氏后裔从中原一带迁来此地,安家落户,由于大家均是一个祖先姓黄,外村人习惯就把这个村庄称之为“黄家”。随着人口增多,村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日益发展,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外交往日趋频繁,还有村民科试中了进士,在外地任职为官。这位博学多才的进士和族下人商议:我们祖先到此地历时已久,各方面发展得比较理想,但我们村庄至今尚未正式命名,现在好用的口头语(黄家),不是书面语,也比较庸俗,不够文雅。祖先历来崇尚文明,讲究名分,有“名不正则言不顺,事不成”的古训。他提议:把“黄家”改称为“亲睦”。受到族下人的普遍赞同,“亲睦”意为“亲善和睦”。村民向官府申报备案,从此正式对外使用,并且唯恐子孙忘记,还将“亲睦”书写在大祠堂左右两边两道墙上。

村落民俗文化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也是传统的七仙女节,止马镇的念佛婆婆都会自发组织,按时来到亲睦村永济廊桥上念佛。每个人都沐浴更衣,穿上自己最漂亮、洁净的衣服,穿上红色的绣花鞋子,挽着发髻,头戴红花,手拿佛珠,带上香、纸。在晚饭后到永济廊桥上集中念佛,廊桥上设有桥神。本村年轻妇女会在廊桥上准备好供品,点好香、蜡烛、鞭炮,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念佛婆。 传统赣剧是本村村民钟情的一种传统戏剧之一,曾于1962年,村民集资,派人前往福州购买了许多道具、服饰,并请来象头村民小组民间老艺人吴荣旺师傅传授教唱,参加学习表演多达40人。经过学习,在冬闲时和正月元宵节之前,举行大规模汇演,演得惟妙惟肖,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场场爆满。在1936—1965年,戏班子还数次被邀到邻乡、江西等邻近县展演,深受群众喜爱。

村落自然环境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别有洞天 古色古香 清幽秀丽 青山绿水 交通便利
建筑面积:460平方米
亲睦村亲上组
0人收藏
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