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济镇坑北村
坑北村的历史悠久,是宋朝名臣陈次升和明代琼州知州余立丰的家乡。有碧云洞等游览胜地,依山临田,风景秀丽。
坑北村位于仙游县东西部,距县城8公里,距大济镇镇政府约4公里,地处平原地带,距离莆永高速公路大济出口5公里,村内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出行十分便捷。坑北村的历史悠久,村内有余立丰祠、张英故居、聚英书院、天圣寺和碧云洞寺等人文景观,其中碧云洞更是浏览胜地,四季美景如画,风物壮丽非凡。还有创建于清康熙57年的聚英书院会在元宵节举行“九莲灯”舞蹈,“九莲灯”是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村落属性:行政村
- 村域面积:9.2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6595人
- 主要民族:汉
- 村落形成年代:清代
- 村庄占地面积:9734.1亩
- 常住人口:3240人
- 主要产业:种植水稻、蔬果等
- 地形地貌特征:平原
- 村集体年收入:8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7000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
坑北村曾名坑卜、复兴、明星、星旗等地名。清代叫坑卜。民国时期叫复兴保,属善化镇管辖。1949年8月仙游解放后,属仙游县第六区(大济),称为复兴乡,1956年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名叫明星社,1957年初与尾坂、汾阳三个乡合大乡叫尾坂乡。1958年秋成立大济人民公社改称为星旗大队(星旗营)。1961年把星旗大队改称坑北大队,1984年后改称为坑北村,属大济镇管辖。
奎山宫聚英书院“九莲灯”具有独特的传统民间舞蹈风格,“以丰富的队形变化为其特色,有“双龙戏珠”“日月相照”“蝴蝶双飞”“双水圈花”“鲤跳龙门”等,生动有趣,节拍紧凑,伴有鼓、锣、钹和吹笙伴奏;音乐声韵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体现了集体协作精神和农民取得农业丰收之后载歌载舞的欢乐心情也表达了生活安定后的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祈福。
除了“九莲灯”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奎山宫等各宫庙年逢正月还有闹元宵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另外他们还有丰富多彩的信仰活动,如庙宫会、祭祀等。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当地居民对神灵的敬畏和信仰,也传承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饮食文化方面,家家户户除了店铺开遍全国的千里香馄饨和莆仙卤面这种家常便饭,他们还有一些节令美食,比如用糯米粉包馅(甜豆沙或糯米),印有吉祥图案,蒸制而成的“红团”,常见于节庆。
坑北村位于仙游县东西部,东邻蒲峰村,南界蒲山村,西连尾板村,北隔汾阳村相连,村域内森林覆盖率80%,主要树种为松树、杉树等,是县级生态村。说到这不得不说碧云寺,它坐落于碧云山间,始建于蜀汉年间,历经沧桑,终在1992年焕发新生。寺庙四周,青山叠翠,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宜人,景色美不胜收。门前古树参天,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如今,山脚下的游步道已修建完毕,游客可悠然漫步,欣赏“凤冠石观瀑”的壮丽景象。
碧云山景区以碧云寺为核心,形成了“十景”之美,包括“慈航圣泉”、“凤冠石观瀑”、“仙家乐”等,每一处都充满了神秘与诗意。奇峰异石、四季美景如画,密泉飞瀑更是令人心驰神往。这里,不仅吸引了众多香客前来朝拜,更成为周末节假日休闲游玩的绝佳去处。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只为亲身体验这份独特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