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村辖中街、上街、梗格、玉井4 个自然村,计640 户2057 人。村里的上街、中街、下街三条街和左巷、右巷两个巷子,形成三级梯层格局,玉井街沿下街向南延续。村中心住宅有宋代的三口井,后来还开了五口小井及七口池塘,主要用于饮水和消防。村中心住宅区建有黄、林两姓的祠堂。村内有夫人宫、兆元堂、大王庙呈三角鼎立,村东北山上的石龟龟还建有五显大帝庙,香火极旺。总体而言,村内的山、水、田、路、桥、陂、圳、池、井、厝、庙、斋馆得因前人布局得体,错落有致,村民生产生活很方便。
白云村落形成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 多年历史。村落地处高山小盆地,村民以农耕为生,以读书图发展,形成耕读村风,“耕者十之六,读者十之四”。先民将小盆地的盆底开辟成水稻田,又叫“洋中田”,将山谷底开辟成“山垅田”,同时在山垅两边的山坡下种植耐旱的甘薯,山坡上则种植林木用于蓄水、储材。由此,从唐代以来世代繁衍。清顺治三年(1646)十二月,白云村遭到强盗赵子章洗劫,大部分村中建筑被焚毁。白云村现存古民居、庙宇、祠堂中,除残留的半座为明末建筑外,多为清代建筑,迄今亦有300 多年历史。
1. 祭祖敬神活动每年的正月十四,庆元宵礼品上桌,敬祖敬神,在此过程礼生领孩童学习跪拜后发给孩童面包。还举行有奖猜谜语,读诗念词等等活动。旨在尊祖敬祖、规范自己、敬畏神明、健康成长。2. 祭扫坟墓活动古时每台大墓都有一起田地,子孙按房轮流耕种,其收入供作祭扫之需。祭扫时,东道主要给前来祭扫的孩童准备午餐。子孙上坟打扫干净后,压上纸钱,由老前辈讲源流,讲墓主人功德及其他宗法制度。
白云村中心住宅区座落在万年山(三峰寺僧曾立“祝圣万年山”之碑,故沿用其名)东麓,戍乾龙入首,横龙取势,坐甲向庚,水出乙口。村居呈上中下三街,左右两巷布局,村后是万年山,村前是开阔的田洋,再往前有椿山、麟峰山两大案山,被上带溪、蒲溪两大溪水环抱。因前有环山只欠巽峰不锐,村里建了一塔补救,其余住宅像侍卫一般环布周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