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中街60号
地理位置信息
所在区域:福建省 福州市 永泰县 梧桐镇
详细地址:椿阳村坂中街60号
地理情况:村庄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依托乡道,通过国道联系甬菀高速,距甬菀高速梧桐互通口仅10分钟车程,距永泰县中心城区约30分钟车程,距福州市中心城区约1小时,处于永泰县城半小时、福州市区1小时交通圈,区域交通较为便利,可达性强
收储及修缮信息
是否收储完成: 是
收储机构: 梧桐镇人民政府
结构及外墙修缮成本:约500 元/平米
认养年限: 15年
卫生费: 2 元/年/平米
租金单价: 20 元/年/平米
租金总价: 27000元 (15年总价,可同村委详谈) 备注:(单价x建筑面积x认养年限)
建筑基本信息
建筑年代: 民国时期
占地面积:90平米
建筑面积:90平米
是否有地下室:否
是否有菜地或者其他附属用地:否
是否列入各级保护名录: 否
建筑类别:
建筑现状信息
建筑原层数:3层
建筑现有层数:3层
使用情况:空置
质量现状:
轻微破坏
外墙轻微破损,房屋主人已进行屋顶修复
建筑特点
总体描述建筑特色,可包括家族传承、名人故事、历史文化价值、建筑风貌、平面形制等所有有特色的内容。
1、宗族世系:椿洋陈氏源起于河南颍川,陈千郎由河南固始县南迁入闽,仕闽王官三司左丞,初居福州大义,后卜居闽侯小溪源,其长子庭枢仍居大义,次子庭机居闽清十九都安仁,三子庭炳迁闽清二都漈上宣政里,四子庭栋居沙县马坑大陂口,五子庭柱居尤溪十九都高才坡等。陈庭炳为闽清漈上陈氏之祖先,传至十代陈溢携二子陈泊,陈濡迁居至尤溪桔花。时至宋末元初,溢公长子濡公,仕于宋朝,战死沙场,宋败亡,引致杀身之祸,满门抄斩。其子陈椿迁居至永邑椿阳,陈椿生有两子,陈崇仁,陈崇细为躲祸患暂避于泉州瑞云寺中,后重归椿阳,陈崇仁生有二子陈宣义和陈宣政,是为东西两房之祖,后在椿阳村繁衍生息。
2、建筑所处街区特色:始建于1910年,坂中街是当时梧桐渡口要地,交通便利,商贸重地。初建时以集资形式商人于此盖起20间店面,并以抓阄的形式确定自家店面的位置,之后当地人相继在这个地方建起店面,形成了现在规模的繁华街面,解放初期,坂中街是当时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政府机关、中学的等均设立在这条街上。时过境迁,总体风貌仍保护较为完整。该街占地面积21000㎡,建筑总面积14810㎡,店面约80间,每间店面净宽5m,深30m左右,形成前后两进,前店后宅(或后部分作为仓库)。建筑界面整齐,均为2层,坡屋顶,土木结构。
3、建筑特色: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夯土木构建筑特色,建筑体量大小相间,色彩淡雅、古朴。店面多为单开间,一般两层,沿街转折处建筑均有马头墙封护相隔,屋面盖小青瓦。底层门面,采用木门,木门尺度较大,民国时期在木门上有各店铺的店名,商业气息浓重。建筑物全为土木结构,木屋架通过檩条传到夯土墙上,采用墙体作为承重结构。临街开设木窗,立面保持统一。建筑平面既沿街敞开,也有内天井,建筑结构为一进三坡天井,上二层的楼梯设置在天井的一侧,另一侧则是通往后屋的通道,中部为天井,将山坡作为最后院落的围护结构。这种入内深邃的房屋结构形成了前店后坊、前店后仓、前店后居或楼下店楼上居的经营、生活方式。
主体结构:木结构
地面做法:素土
围护墙体:土筑
屋面系统:覆石
屋内楼梯:
窗体装饰:
所属村落
椿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