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镇党城村
党城村位于东游镇区东部,距集镇4.5公里,位于528国道旁,北与渡潭村交界,西与云头村交界,南与张墩村交界,东与党口村交界。土地总面积15.7平方公里,其中林地共17768亩,耕地共4300多亩。党城村下辖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752户2859人,常住人口1950人,4个党小组,党员59人。村财收入20万元。党城村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古民居64栋,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是目前闽北地区保留较为完好、数量较大的古民居群落,先后被评为中国第三批传统古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党城村,古名东苌里,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福建历史文化名村。下辖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752户2900人,党员56人。党城村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古民居64栋,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是目前闽北地区保留较为完好、数量较大的古民居群落。
- 村落属性:中国传统古村落
- 村域面积:15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2865人
- 主要民族:汉族
- 村落形成年代:明清时期
- 村庄占地面积:3000亩
- 常住人口:2012人
- 主要产业:农业
- 地形地貌特征:山地
- 村集体年收入:25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2.5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东游镇
村中现有保留大量明清时古建筑,有64栋,建筑彩绘镂刻、雕梁画栋,其规模和精美程度在全省也不多见。“古民居”大体分为三类:文官邸型、武官邸型、财主宅型。民居多为两层砖瓦结构,四到八拼、二到三进厅的大厝,建筑精美,砖雕、石雕、木雕、匾额都体现了当年造房工匠精湛的工艺水平,建筑的梁柱、斗拱、窗棂、天花都经过精雕细刻,花鸟虫鱼,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梁架彩绘、拱斗彩绘、墙楣彩画灰塑历经两百余年鲜艳不减当年,石雕、木雕、砖雕镂刻古朴,石花架、石戽工艺精湛。楹联匾额工艺各具特色。古民居群落属独特的明清半封闭式的群落结构,是闽北古民居建筑的代表,群落民居的院墙很高,通过一条里弄牌楼大门进去,里面或四幢或八幢,幢与幢之间有厅,有的厅是会客场所,而有的厅则是女眷的活动场所,前厅与后厅的房梁上设有可装布帘的转轴,有客人时以布帘分界,女眷足不出厅。保留有建于清初的右文书院;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2年)的叶氏宗祠;还有紫竹寺、林公殿、关帝庙、护龙禅寺等古庙宇;清乾隆“君子乡”门楼、清同治“浙江寿昌正堂”官匾、清光绪30年皇清敕授武略骑尉黄公墓、清从六品儒林郎叶幹臣墓、前清奉政大夫海澄学教谕叶焕庭墓、清乾隆国子监叶华墓、清代叶孺人墓、清按察使司检校叶屏垣墓等古墓。
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全镇只允许办三种酒:婚庆酒席、丧事酒席和乔迁酒席。大家都听过松溪的“一二三四五”约定,我们党城的“只办三种酒”约定是跟他们同步开展的。我们算过一笔账,只办这三种酒,其他一律不办,一年到头可以省376万。村民一听到少办酒席能省钱,都非常高兴,十分乐意签订承诺书。为了建立长效机制,让移风易俗行稳致远,我们还向外乡人发出倡议书,不要向东游人发除了婚庆、乔迁、丧事三种酒之外的邀请帖。并且我们注重发挥乡贤的带头作用,让村民深入践行“三种酒”约定。当时这项工作也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报道,反馈效果很好。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好的风气习惯。
党城村成立河道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队开展党城河道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至2024年,连续5年在东游党城河段发现全球濒危鸟类“水上大熊猫”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呈现一道最靓生态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