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街道十字社区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口密集,商业繁荣,融合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与现代发展的社区。
十字社区地处县城中心的鲤城西南部,历史上以田坅底“十”字形街而得名为十字街,东与洪桥社区相接,西和木兰社区为邻,北靠龙泉社区,南临木兰溪畔、与鲤南镇霞苑村隔溪相望。下辖12个居民组,3个生产队。十字社区唐初属清源镇地域,宋至清称西门外。2002 年定名;2025 年总人口约 0.72 万,含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约 3000 人,尊老氛围浓。社区民俗鲜明,有春节围炉爆盐、初五补 “大岁” 等习俗;文化遗迹丰富,西亭宫、天地坛等为县文保单位。作为农商贸中心,商业繁荣,有商店 500 多家,教育资源充足,还获 “文明社区”“平安社区” 等荣誉。
- 村落属性:行政村
- 村域面积:1.5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7223人
- 主要民族:汉
- 村落形成年代:唐初
- 村庄占地面积:900亩
- 常住人口:15450人
- 主要产业:商贸零售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业
- 地形地貌特征:丘陵
- 村集体年收入:300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18000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鲤城街道
宋代十字境内一带丘陵起伏,有老鹞山、洋山、会仙山、纸山、墓顶山等5座小山丘,犹如五只雄狮,睡醒欲下,俗称“五狮落栏”。当时,南宋学者朱熹来仙讲学,游览十字西亭时指出:“若于此地建街兴市,必定日兑斗金。”后发展为永正、太平、安怀、鳌峰等四境。西亭一带形街成市,商贾云集,生意兴隆,并建起西亭宫,又称“天后宫”,街也由此而得名。社区内的“天地坛”又称“社稷坛”,为古代祀天地、祈五谷丰登之所。宋乾道初年,知县赵公绸修建;明万历四十二年,知县徐观复重建。清代,屡次修葺,乾隆年间知县陈兴祚又重修。天地坛古戏台,解放初期是县城演戏及其他文艺活动中心。上世纪九十年代十字老协会多方集资及历届居委会重视多次重修天地坛,作为老年人活动中心。还有古迹“十八战”,明嘉靖四十二年倭寇入侵仙游,戚继光率官兵及仙游民众平倭寇在七级土地庙和龙泉山顶反复冲杀十八次和九战回合,大败倭寇。由此而得名“十八战”。
仙游县鲤城街道十字社区民间风俗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春节习俗独具风格,除夕围炉爆盐、亥时后 “开正” 放鞭炮,正月初一 “游春” 吃长寿面、穿新衣,初二因倭寇入侵历史定为 “探亡日” 不登门,初三为 50 岁起每十年一次的 “做十” 祝寿日,初五补过 “大岁”;元宵板灯长龙有 700 多年历史,木板装灯串联最长近 1 公里,游灯前有 “盘龙” 仪式,伴鼓乐爆竹,自宋朝起正月初九、初十举行以祈国泰民安;另有千年妈祖巡安民俗,踩街队伍簇拥妈祖送福,信众 “挂脰” 祈平安,还展示驻跸、摆棕轿等活动,台湾大甲妈祖绕境活动雏形源于此,体现两岸同俗。
仙游县鲤城街道十字社区地处木兰溪中游河谷盆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温 20.2℃,无霜期长,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低丘、南部是平坦河谷盆地,海拔多在 50-60 米;社区紧邻木兰溪干流,西宁宫、兰溪公园会仙处依溪而建,滨水景观优美;依托街道 39.2% 的森林覆盖率,社区内植被丰茂,有榕树、樟树等绿植,周边还分布名贵树种与挂牌古树,整体呈现山环水绕、生态良好的自然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