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注册账号即表示您同意并愿意遵守注册协议用户协议隐私政策

忘记密码
登录
首页 > 村落推荐 > 详情
小陶镇团结村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小陶镇团结村始建于明代,分大池、大洋、三溪口三个自然村,户籍人口1033人,常住人员780人,汉族,刘氏人口占95%,其余为冯氏。村庄位于经度:117°08,纬度:25°43'05.6",距镇区2.5公里。属于丘陵地带,村域面积7.82 平方公里,村庄面积1705.65亩,村集体收19.49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2620元 。
地理位置:位于镇区东南部,距镇区2.5公里,东经117°07'38.7"、北纬 25°43'05.6",海拔279米; 行政隶属: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小陶镇。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貌为东南高,西北低的一个洋面。麟厚片三条溪流汇聚在三溪口,土壤为沙壤土、周边山上植被较厚,适合野生动物的生长。主要灾害是:水灾、虫灾、风灾等。 村落面积:村庄面积为113.7公顷。分大池自然村、三溪口自然、大洋自然村。 村落宗族:彭城刘氏宗族和始平冯氏宗族。 分布:共有250户,人口1033人,刘氏分布在大池、大洋两个自然村,占人口95%,冯氏分布在团结村南侧与新民村交界处,占人口5%。
  • 村落属性:中国传统村落
  • 村域面积:7.82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 1033 人
  • 主要民族:汉
  • 村落形成年代:明
  • 村庄占地面积:1705.5亩
  • 常住人口:780人
  • 主要产业:水稻、水果、烟叶、蔬菜
  • 地形地貌特征:丘陵
  • 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32620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小陶镇
村落历史文化
村落迁徙历史:刘章后裔刘太乙从大湖岭后移居鱼潭(今埔岭村),刘太乙五子刘华五从鱼潭迁和睦里(今漳平市新桥镇),刘华五孙刘五从和睦里迁小陶大吴地。明嘉靖年间刘五后裔刘文富团结刘氏始祖从大吴地搬迁到双竹华坑开垦土地,繁衍生息。 文富公儿子祖升公长期在寻找出路,终于麟厚邓家找到了如意的风水。勘舆先生告诉刘祖升公,那里是邓家,邓家前方是一个大水井,邓家后山场犹如在躺着妇女肚子,山场中古树犹如阴毛,山下的大水井犹如女人生殖器,邓家左右的山场犹如女人两条美腿,而更重要的是邓家对面的山场,又雄又壮的鹿角山,犹如男人的生殖器,阴阳配合,定然是子孙兴隆,就叫这风水“帐内献花”,于是祖升公经常主动靠近邓家兄弟,后来发现他们经济紧张,要将该土地出售,于是嘉靖甲寅年(公元1554年)祖升公买下这块土地盖起忠馨堡,搬迁到这里繁衍生息。 景泰三年以前隶属沙县管辖。 景泰三年永安设县,大池保划归永安管辖。 1567年明隆庆元年,明政府设宁洋县,永安划归宁洋县永宁里三图:二十八都(洪田)、二十九都(西洋)、三十都(小陶)。此三图包括如下村落:坑源、马家山、蚌口、洪砂口、小溪、芹菜洋、西洋、王龙村、东坑、上坪界、田头、北山、桐林、三溪口、石峰、金坑、苦竹、杉坑、上石、湍石、横垄、沙溪坂、岭后、湖口、西学,三溪口指团结。1950年2月宁洋县解放,全县划三个区,小陶镇属于第二区,称大陶区,区公所设在小陶,下辖5个乡公所16个行政村,林厚乡辖新民、团结、西学、新中、新西、和平、双竹七个村。 1950年以前叫大池保,解放后,将大池保与西学合并,为了两个不同县域的村合并,名称改为团结村。 1954年9月宁洋县又调整为行政区,全县十九个乡镇,大陶区仍属第二区,下辖十八个乡镇,林后乡包括团结、新中、新民、西学。 1950-1954年为团结村。 1954-1956年改为初级社。 1956年2月,宁洋县又调整行政区,和平乡与林厚乡合成和平乡,团结进入和平乡。 1956年6月宁洋县撤销后,大陶区十二个乡镇划入永安县第六区管辖,团结也属永安管辖。 1958年10月,小陶镇、大陶乡、上峰乡、和平乡合并成立小陶人民公社,下辖十个管理区,林后管理区:西学、团结、新民、新中、新西、和平、元岭、大竹。 在大跃进1958年西学从团结社分离,西学就改为西学社,团结改为团结社1962年,小陶、大陶、林后三个公社正式成立34个生产大队,团结大队为林后公社9个大队之一。 1966年、原小陶、大陶、林后三个公社合并为一个小陶公社,但大队
村落民俗文化
刘氏二十八宿大型古典游灯民俗,仅在福建省永安市小陶刘氏族群中世代传承下来,独具特色,弥足珍贵。二十八宿游灯现已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永安市小陶镇刘氏家族人称,二十八宿灯这种以炫耀刘姓祖宗的祭祀习俗花灯民间舞蹈,早在祖上定居小陶时就有了。据《彭城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在小陶繁衍了460多年,每30年一次祭祖,正月游二十八宿灯等也有460多年的历史了。正月十六二十八宿灯结束表演,服装装箱封柜放祖祠,灯具送至村尾、水口处焚烧,有"送神归天",从此安顺消灾的寓意。传说,如果各种生物属相灯不烧掉"送上天"会留下作崇,人畜、庄稼都不得安宁,会人病畜瘟、禾灾欠收。因此,迎完灯、“烧灯”相因成俗,二十八宿灯由来及表演套路。 永安小陶刘氏二十八宿游灯习俗与汉光武帝刘秀息息相关。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为匡复汉室,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与其兄刘演遂在南阳起兵,在邓禹等二十八位将领的倾力支持下,经多年征战,华夏重归一统,汉室重兴。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洛阳,东汉王朝建立。公元57年,刘秀驾崩于洛阳,享年63岁。太子刘庄继承皇位是为汉平帝。汉平帝刘庄为追思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岑彭、冠恂、冯异等二十八位追随父皇打下东汉江山、立下卓越功勋的开国将领,特命宫廷画师绘制邓禹等二十八将领画像并悬挂于南宫的云台阁,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刘氏后人感念云台二十八将之丰功伟绩,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用竹篾、色纸等制作成代表“云台二十八将”的二十八动物造型即二十八宿,以游灯的形式世代缅怀相沿成俗。 游踏起游时,大锣在前开路,铜钟、钹、鼓、唢呐、小号等跟随其后,接着是圣旨牌、羽扇、大红灯笼、灯头牌、风车和龙珠,随后二十八宿灯,花灯最后,其压阵的为乐队。整个游灯队伍约一百四五十人,阵容确实庞大。只听铳声过后,鞭炮齐鸣,灯队按顺序先后出发;一路上只见火光通明,锣鼓喧天,号角悠扬,戏曲婉转;夜暮降临,远眺似巨龙下凡,灯火闪耀处,犹疑蛟龙吐火,蜿蜒曲折,煞是好看;浩浩荡荡,壮观无比。 二十八宿古典游灯的游场,主要有九种表演方式。其队形套路有:卷席筒、四角转骑、牛换步、满天星、炉排花、篱笆花、腊月梅、双鱼上水、三品等。 三品是当双鱼上水"歇马"后,后台乐队齐奏,子弟作慢步行走,边走边唱戏曲。 上述表演方式并非始终不变,常根据场地许可表演某一形式,即可连贯变化,非常紧凑与和和谐,常常令观众目不转睛,击掌叹为观止。
村落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位于镇区东南部,距镇区2.5公里,东经117°07'38.7"、北纬 25°43'05.6",海拔279米; 行政隶属: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小陶镇。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貌为东南高,西北低的一个洋面。麟厚片三条溪流汇聚在三溪口,土壤为沙壤土、周边山上植被较厚,适合野生动物的生长。主要灾害是:水灾、虫灾、风灾等。 村落面积:村庄面积为113.7公顷。分大池自然村、三溪口自然、大洋
宣传视频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依山而建,合式院落,冬暖夏凉
建筑面积:356平方米
团结村
0人收藏
0人点赞
依山傍水,合式院落,冬暖夏凉
建筑面积:326平方米
团结村
0人收藏
0人点赞
土木结构,建于田中,田园风光
建筑面积:853平方米
团结村
0人收藏
0人点赞
土木结构,建于田中,田园风光
建筑面积:1106平方米
团结村
0人收藏
0人点赞
土木结构,建于田中,田园风光
建筑面积:1362平方米
团结村
0人收藏
0人点赞
依山傍水,合式院落,冬暖夏凉
建筑面积:1084平方米
团结村
0人收藏
0人点赞
依山傍水,合式院落,冬暖夏凉
建筑面积:2922平方米
团结村
0人收藏
0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