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云乡翠云村                    
                 
                   翠云村倚靠天台山山麓,海拔约700 米,山峦叠嶂,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翠竹成海, 全村有三万多亩生态林自然保护区,周边是国营大湖林场。
村里有树龄达几百上千年的高达古树近千棵,分布在居民周围作为风景林保护,主要树种有红豆杉、银杏、柳杉、松树、杉树、槐树、柯树。环绕翠云村有先溪、好桥溪两大溪流,水流大而清澈。并有龙潭瀑布群十八景点,包括龙潭瀑布,际头石厝,仙人洞等等
             
         
     
    
    
    
    
    
    
        翠云村每一处寨、厝,都有其一番风水解释,从古到今,所有建房,都要选择风水。风水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门独特的文化和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翠云村布局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空间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风水意向:以青山、田地、大树为屏障,形成了典型的山水维护、藏风
聚气、护阴抢阳的风水格局。建筑群依山而建,前有开敞稻田、水塘、大道,后有靠山或大树,具有良好的视野,又可阻挡寒风。 
    
    
    
    
        
            
                
                    - 村落属性:行政村 	
 
                    - 村域面积:3 平方公里
 
                    - 户籍人口:751人
 
                    - 主要民族:汉
 
                
             
            
                
                    
                    - 村落形成年代:清代
 
                    - 村庄占地面积:20387亩
 
                    - 常住人口:230人
 
                    - 主要产业:竹、李、柑、梅、羊、土鸡、水稻等
 
                
             
            
                
                   
                    - 地形地貌特征:山地
 
                    - 村集体年收入:5万元 
       
                    - 村民人均年收入:5835元
 
                    - 村落位置: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丹云乡
 
                
             
         
     
    
    
        
    
    
    
    
    
    
    
    
         翠云村布局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空间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风水意向:以青山、田地、大树为屏障,形成了典型的山水维护、藏风聚气、护阴抢阳的风水格局。建筑群依山而建,前有开敞稻田、水塘、大道,后有靠山或大树,具有良好的视野,又可阻挡寒风。    
    
    
    
    
    
    
    
    
        村民祭祀神灵一般都在寺庙进行,主要集中在飞炉庙、潘公庙、注福寺、坑下宫等。村民祭祀祖宗一般都在自己的房屋大厅堂进行,供品也不一样。
每年正月十五日下午以及晚上,全村村民参与迎神闹元宵活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神共舞,热闹非凡。   
    
    
    
    
    
    
    
    
          明末清初,林氏始祖从巫峰巫洋分支迁徙至八都龙安境翠云地带之山巅而居,始建者主张“天人合一”的传统风水建房理念,把整个村庄、祖房、庙堂、寨厝融入自然山水坡地间。设计者本身就是生活者,能细致入微地设计出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将视野最好的地方作为大面积的高山良田,成为当地先民们赖以生存的保障;将一座座寨厝最小干预地构筑在山坡地带、田边、山边、路边;并大量种植防风林,以确保房子的安全,翠云村保留至今仍有上千棵百年以上的古树,现在翠云村的自然环境一流,是祖宗留给我们美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