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东地处山地,四周群山连绵,主村落海拔约598米,气候凉爽,是炎热福州的天然避暑胜地;植被好、基本无污染,空气清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错综复杂,生态环境不同,一年四季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为 15℃-20℃。最高气温在 7 月份,平均 23.9℃-29.7℃,最低温度在 1 月,平均 5.6℃-10.6℃。
桥东山(现名为福建省闽清县桥东村),是缅怀谢氏祖先东晋时代谢安“东山再起”而取名小东山,“小”的谐音而改为桥东山。清朝(1700 年)间,先祖尔显公 26 岁由闽侯洋里安仁村到桥东山烧木炭为生。一日,坐在石头上休息,偶尔看见对面石头下有一处在大晴天中时而雾气缭绕,甚感好奇。以后天天注意观察,果真如此,而且大雪天到处一片白茫茫的,只有这处一丈见方竟无雪迹,更为神奇。之后就在此地搭盖两间茅房居住。当时尔显公养了两只母鸡,每天都能下两个鸭蛋,木炭生意也日益红火,生活顺吉。 尔显公子孙发达兴旺,勤劳致富,接连发展建筑了祠堂以及下方的三座大古厝。坐东南朝西北,背靠大片原始森林,储有大量水资源,左右两边有龙虎山环抱,起到天然阻挡风沙的屏障作用。左边有小山涧,泉水常流,右边小溪有瀑布终年流水潺潺。旱年有泉水,涝年无洪灾,足以人们农耕与生活。而前对着白云山下白云渡,街道民宅似繁星点点,俯视台鼎、官庄、后垅千家灯火,一派繁荣景象。真如《闽清县志》中所说“不逊当年东山小别墅,胜占山峦之中,幽居僻壤之内,居人且耕且读”。 最早的建筑修建在现在谢氏宗祠处,建于清代。随着子孙的兴旺发达,依次向山下建起三座祖厝,形成现有格局。后垅村属之,直至现在。
祠堂文化、道教文化:为敬奉先祖,弘扬祖德,桥东谢姓族人在村庄南面肇基祖原住地上 建造了一座宗祠和大王庙、狮公殿。桥东村每年除夕、正月十五、、清明、端午、中秋、农历七月 15 等重要 节日进行祭祖。 楹联文化:制作技艺十分复杂,有多达二十一道工序。它主要有:初坯、扒底、石膏泥抹平三道、 打光、摸字、刻字、再打光、上三道民漆、民漆磨光、贴金泊、上挂耳等,至今连续传承 100 年以上。 堪舆文化:建筑选址十分重视风水格局,巧妙利用与顺应山水自然条件,趋利避害,以求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子孙健康长寿,代代长发其祥。风水学技艺深奥,博大精深,至今连续传承时间达 100 年以上。
桥东村,旧称桥东山,历史悠久。祖厝大多建于清康乾盛世时期,是谢氏族人的聚居地,为单一氏族组成的村落,2016年成为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桥东村隶属于闽清县梅溪镇,梅溪镇位于闽清县城东部、闽江之滨,是闽清县南大门窗口,与石榴洋村相邻。 桥东地处山地,四周群山连绵,主村落海拔约598米,气候凉爽,是炎热福州的天然避暑胜地;植被好、基本无污染,空气清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错综复杂,生态环境不同,一年四季差异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