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芦塘社
芦塘社是青礁村的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是一个多姓氏在这里和睦共处、安居乐业的古老村落。
青礁村芦塘社位于海沧区西南部,面积0.73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45户358人,其中户籍人口103户257人,福建省第一条“漳厦铁路”贯穿而过,是海沧区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村内保留自然生态格局与农业生产基础,以水叶菜种植为特色。2019年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研学基地,打造“农业+教育”的综合产业模式,2020年8月开始运营至今,为村庄发展注入新动能。
村落全景展示
村落历史文化
青礁村人文底蕴厚,青礁颜氏“开漳堂”、芦塘陈氏“光裕堂”等极具闽南特色的祖祠,每年都会迎来海峡两岸、海外青礁颜氏、芦塘陈氏族裔回乡祭祖,传承家风家训,传扬宗祠文明。 自北宋颜慥开基青礁起,科甲联登,跨越宋、元、明数百年间,涌现出24位进士,为青礁赢得了闽南“进士村”之美誉。青礁还是“开台王”颜思齐的故乡、保生慈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七星井等遗迹保留着许多原汁原味的两岸交流文明。 芦塘开基祖以读书育人为生,崇文重教成了芦塘代代坚守的传统,芦塘陈氏“下南洋”到越南经营大米生意,渐成米业大贾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回乡建起带“海丝”元素的“举人楼”,汇钱运米返乡赈灾乐助乡亲等优良传统,彰显海丝文明的繁荣昌盛。 芦塘陈氏文化历史悠久,陈再安三子陈炳煌曾任广东首府补用知府正堂候补、广九铁路提调(局长)、大清交通银行广东分行行长,同时,也是近代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并曾任该铁路第二任“总理”(首任总理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两人交情甚厚,“举人楼”正门目前仍保存有陈宝琛手书的对联,十分珍贵)。
村落民俗文化
芦塘书院,自2016年12月揭牌授课,便成为传扬海沧耕读文化,弘扬青礁优良家风的“主阵地”。“耕可致富,读可荣身”,耕读文化,历久弥新。2019年12月份海沧街道青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持续推进社区书院“芦塘书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融合,依托社区书院等原有平台阵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建设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面对面的、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 芦塘古厝修缮完成之后,将进一步开展“一镇一孝廉”活动,通过挖掘青礁村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培育淳朴民风,不断推进青礁村廉政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传播正能量。 芦塘文圃研学教育基地,2020年已经开始运行,于2020年9月份被列入了“第一批福建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成为我村休闲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产业,进一步带动周边民房出租、村民就业,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
村落自然环境
2018年,海沧街道青礁村芦塘社被列为福建省级人居环境试点示范村和厦门市级乡村振兴重点试点示范村。自此以来,芦塘社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总结提炼“五个我们”工作方法。人居环境得到提升,闲置土地有效利用,农民群众转产就业,真正实现“我们参与了,村庄就变了”。 芦塘社广结“台”缘,借助“台”力,学习台湾乡村治理经验,推动村庄发展建设。海沧区首位台胞乡村社区规划师李佩珍一直扎根青礁,积极投身芦塘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 芦塘社经过美丽乡村的改造提升,已有芦塘书院、广场、休息厅、廊架、公厕、戏台等,基本满足村民日常需求。依托书院搭台,文化唱戏,进一步传承耕读,弘扬家风。
村镇承诺书
乡村协议承诺书.pdf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