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桃溪村
福建省武平县桃溪镇桃溪村,地处武平北端,距县城45公里,省道205线穿村而过,往北13公里有刘亚楼将军故居,往西10公里有上湖烈士陵园,往东10公里到汀江,距离规划中的浦武高速公路互通口只有2.5公里。桃溪村:“桃源迢不尽,溪水向潮流”。桃溪系世外桃源之称,解放前,称桃地,也称桃源。村内有一美丽的小河——桃溪河,即“腰带水”,是汀江支流之一,穿村而过,风水妙也。相传在很久以前,桃溪村人民以种植果树为生,尤以桃树居多,每到春季,漫山遍野桃花开得异常灿烂,丰收时节,果实更是挂满枝头,甚是喜人,当时人称“桃地”;又有言之,早前桃溪村地形与五柳先生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极为相似,这里远离一切世间喧嚣,村民自给自足,安居乐业,不受外界打扰,故称之为“桃源”;而“桃溪”一词则来源于穿村而过的那条溪流,以前桃溪河并没有像现在这么宽阔,而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桃花盛开时落花飘落于溪中顺流而下,景象十分唯美,“桃溪”一词便由此而来。 桃溪村在中国地形图上为东南丘陵,村子在环山包裹之中,是块小小的高山盆地,海拔245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足。气候宜人。 全村总面积约2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80亩,山林面积16566亩。村民2231户,6985人。村内一条汀江河支流桃澜溪,久晴水小,暴雨成灾。 红色沙质土壤。生长松、杉、杂、毛竹。 饲养牛、猪、狗、鸡、鸭、兔等动物。
目前,桃溪村有王、刘、张、马、黄、范、文姓族人,除结婚、娶进来的女人外,其他没有别姓之人居住。刘姓人口站全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三,主要分布在桃地坝、桃地凹、墩子上、码头上、南桥牌、老街、神下、红路口等主要居民点;刘姓人口数量排第二,主要分布在上刘屋、下刘屋、码头上、寺北岭等处;张姓人口数排第三,主要分布在张屋片;其余姓氏人口数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桃地坝(文姓、马姓、黄姓)、范屋(范姓)。
村落历史文化
桃溪传统民居属于客家风格建筑,但又带有本地传统特色主要以青砖建筑和夯土建筑为主。桃地坝历史风貌保护区范围内有传统民居11栋,主要分布在老街两侧,是古时桃溪主要的商业中心区;传经第位于上刘屋,是桃溪村刘氏的祖祠,也是刘姓族人举行祭祀、白事等活动的重要场所;青钱第位于张屋片,属于夯土建筑,原属于桃溪区苏维埃政府临时驻地;井香第位于新街片区,是王氏分支房派的祠堂;子正第位于寺背岭片区,是刘氏分支房派的祠堂;天定公祠(王氏宗祠)位于中心路,是桃溪村王氏家族的祖祠,是王姓族人举行祭祀、白事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刘氏家祠位于寺背岭偏于,与子正第相邻,也是刘氏分支房派的祠堂;桃韵楼位于桃溪镇政府大院内,是武北片区苏式风格建筑。桃溪村传统建筑建设时间一般都在明朝中后期和清朝时期,建筑材料包括古制青砖、石灰、石门、窗,泥瓦、杉木等。先保存下来的传统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少数全木结构,双披屋顶,小瓦片,上下厅堂,之间有天井,左右有厢房或横屋,室内或门楼上都雕塑有联文和各种各色的花草、鸟、兽图案,
村落民俗文化
1.农历十月十五打醮(庙会):(抢公王)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桃溪全村人参加敬奉三位福主公王,十四日下午,身穿黄马褂,手提香炉者和放炮者在前开道,后面扛着“肃静”、“回避”两面大旗,抬着轿子,鼓乐齐鸣。和尚、道士身穿法衣。先到下廖神坛,依次是黄屋、寨上、神下各神坛等接公王,经过之处,每家门前摆上香案,鸣炮迎接。 2.祭祖大典:由各姓氏宗祠理事会主持,由各大房系轮流经办(做头)。在每年的清明举行。经办者,具备三牲大花(猪、羊)、小花(鸡公)、鱼和糍粑、豆腐、茶、酒、糖果等祭品。该日宗祠人头簇拥,鞭炮连天,鼓乐齐呜,欢声笑语,非常热闹。
村落自然环境
桃溪村地处武夷山脉南麓,属汀江水系。海拔245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满,每年降雨量在17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在3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 全村有住户2231户,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6900多人,耕地面积2480亩。山林面积16566亩。绿化指数85%以上,属于丘陵地貌,以黄壤沙质土为主,土壤肥沃,适应大部分植物生长,土壤植被主要是:乔木类:主要有杉木、马尾松、科木、木荷、樟木、楠木等。灌木有:油茶、杞木等;毛竹林、苦竹、小黄竹等。 动物类除家禽家畜外,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麋鹿、果子狸、等等;鸟类有,野鸡、山鹧鸪、山凤凰、画眉、啄木鸟、各种鹰类;爬行动物有蟒蛇、青竹蛇和眼镜王蛇等各种各样的毒蛇。山溪里有野生龟、石蛙、甲鱼等。森林里有天然红菰、天然灵芝和各种各样可食、不可食的菌类。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