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步云村
步云村整体风貌保存较好,且连片分布,几乎全部都是传统风貌建筑,全部传统风貌建筑占总建筑面积比例95%以上。
步云村地处灵地镇西北部,位于灵地镇与连城县北团和四堡乡三地交界处,村距镇区13公里,海拔800多米,是灵地镇最西边的一个行政村,整体呈成片传统建筑风貌。
村落历史文化
李氏摸诊施治及方剂:明万历年间,裴应章侍从御医在清流治民之疾、传技于民。李氏家族师承御医之技,世代学习研究应用,逐渐形成了李氏摸诊与方药施治法,经李氏12代传承,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特别是清嘉庆年间以来,李氏家族练武行医,治病救人,在传承中行医实践,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创新。是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存连续性达100年以上、有传承人。 红色文化红军行军路线:灵地步云(李家寮)-长校嶂下古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多次在灵地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1月朱德红四军一、三、四纵队由连城入清流的李家寮(现在步云村),翻越鳌峰山后,经嶂下、留坑、江坊抵达李田乡境内的锅蒙山下。1932年6月,汀清连军分区开展军事行动,当红军队伍再一次行经姚坊村时,当地有志青年积极投身革命,组建了赤卫队。1933年7月,彭雪枫率东方军执行作战命令,近万人分兵数路直捣沙芜塘、秋口、洞口、赖坊、南山下,至7月下旬已解放清流之南大部分地区,包括灵地姚坊、步云村等乡村。当时,姚坊村、步云村山高林密,小路错综复杂,赤卫队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红军带路和侦探敌情。一次,赤卫队员到连城四堡执行任务时,不幸被当地民团发现并杀害。得知战友牺牲,赤卫队队员们主动请求参战。以夜幕为掩护悄悄摸向团匪驻地,并成功抓捕一名团匪俘虏。经红军教育,俘虏交待了团匪的详细情况,红军随后进行突击,一举消灭这股团匪。
村落民俗文化
游龙灯:灵地人游龙灯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代,最初不是游龙灯,而是游花灯,后来游花灯又改成了游“鸡笼灯”。所谓“鸡笼灯”就是灯笼形状像鸡笼一样,一个人擎一个灯笼,灯笼之间用长布条连成一条龙。后来又把游“鸡笼灯”改成“角仔灯”即今天的龙灯。是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存连续性达100年以上、有传承人。 武青狮:每年正月初二开始,各个“打厂”(即练武的武术馆)的师傅要带着徒弟,擎着狮头、拿着“五色家伙”(即练武用的大刀、耙头、钩刀、铁尺和棍棒之谓)到各家各户拜年,同时表演一下拳脚和“五色家伙”因为狮头是用青色颜料涂绘的,所以叫“青狮”。是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存连续性达100年以上、有传承人。 走古事:是选出儿童若干名,着古装扮成戏剧人物,村民备轿抬着或三轮摩托车载着在村中巡游。古事棚的轿台由木桩镶成方形框架,并在四周饰上精美的画屏。因活动当天恰逢灵地“乞巧”庙会的开始,灵地古街居上会聚满观看“乞巧走古事”的人群。装饰精美的“古事”上,都有2-3名童男童女穿着古装戏服扮演的“花神”,紧跟其后的还有舞狮队、锣鼓队等组成的一支庞大队伍,浩浩荡荡的游在乡间街道。是三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保存连续性达100年以上、有传承人。
村落自然环境
步云村坐落于大山山腰之上,周边为梯田,是典型的山地古村,传统格局完整存在。 采用“集村"模式,村落较为集中,周边农田环绕。 半山腰上大片层层垒至山顶金黄色的梯田,山连着一山,极为壮观,令人惊叹。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