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顶太村
 以“顶太红”老酒而闻名,拥有“顶太三绝”农特产品(分别为顶太富硒养生大米、富硒笋干、富硒养生土黄酒)。
地处市区饮用水源地东牙溪水库上游中村乡东北部,村庄海拔930米,交通便利,距三明市区19公里,距三明南高速公路出口约36.4公里,车程约25分钟。
村落历史文化
顶太村文化传统悠久,唐开元二年(714年),张儒(名敬斋,字子贤,号开先)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洪武二年(651年)其后裔张伯四带领亲属迁居顶太村,开基立祖。目前仍保存完好的有始建于乾隆十五年“太保庙”、古建筑余庆堂古居遗址、唐代建设·石敢当石刻、天然叠石头、柳杉古树群等(其中市级文保点2处)。村内古建筑飞檐重叠,图案精美、刻工细腻、精巧玲珑、千姿百态曾名噪一时,属南方艺术水平最高的建筑之一。村庄建设多沿用清代末建筑风格,以木质结构房屋为主,村内传统建筑共有40栋,其中200年前的建筑共有4栋,100年前的建筑共有10栋。
村落民俗文化
历史建筑保护方面,通过群众参与、政府出资、企业捐资、乡贤捐赠等多形式,修缮太保庙、光裕堂、吊脚楼、蓬仙岩古寺庙,且尽可能保护、修缮原有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坚持不砍树、不填塘、不拆房、少硬化,严抓风貌管控,还原历史、紧贴乡愁,确保现今村内传统建筑格局和传统街巷保存完整,新建建筑的风格与村庄风貌相协调。考虑村内多为木质建筑,我们组织退伍军人、热心群众成立消防安全志愿队,设置专门消防通道,在村内设有消防栓,各传统建筑均配备灭火器。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来顶太参观、旅游的人数日趋增多,为满足文旅康养新需求,依托闲置的民房,建设10家农家乐、30间民宿,一年接待人数达2万人次。当然,历史保护好了,文化传承更不能落下,顶太村具有张氏汉剧、顶太红制酒工艺、张氏民俗文化、张氏祭祀习俗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张氏民俗文化、张氏祭祀习俗始终延续至今,每年定期举行民俗活动、祭祀活动;至今仍保留传统的制酒工艺,“顶太红”品牌名声全闽;张氏汉剧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主要剧目有《三仙献福》、《八仙过海》、《五虎平南》、《五虎平西》、《刘文锡成亲》、《张大师救架》等。2019年在三明市政府的支持下,以“顶太红”为契机,举办了“全福游·有全福·绿都三明四季行——三元顶太划酒令”文化旅游宣传活动。
村落自然环境
顶太村年平均气温18-1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皆宜。深厚的红壤亚类土,加上水温条件极好,孕育了繁茂的常绿阔叶林。顶太村的植被属常绿阔叶林,俗称杂木林,植被覆盖率达95%。有木本类植物70科210属400多种,草本类和蕨类植物1000多种。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植物有三尖杉、金毛狗等。国家级生态林保护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世界植物专家曾多次到此考察。走进林间,处处鸟啼虫鸣,偶尔还会听到林中悉悉疏疏作响,那是白鹇等大型动物出来活动。穿行在树木繁茂的古道中,一路旁不起眼的花草蜂蝶,都是“国家级保护”的对象。
村镇承诺书
乡村协议承诺书.pdf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