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济川村
济川村,位于仙游县石苍乡东北部,全村面积27.5平方公里,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
济川村,距乡政府驻地16公里,距菜溪高速口,距梧桐高速口,距游洋岐山高速口,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济川村自然资源丰富。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地处境内,坝高 97.5 米,库容1.06亿立方米,是莆田市的“第二水缸”。农业以种植单季晚稻为主,并种有油菜花、枇杷、油茶等。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叶腊石资源。粗溪金钟地热能(温泉)水温65度,据专家测定,日可采热水500多吨。济川村旅游资源丰富,大大小小景点达100余处。
村落历史文化
济川,因境内有条“漈水”溪,其发源地有个“坑”,故称漈坑。明永乐四年(1406年),林氏再度迁居境内,称为济川,漈水改为“济水”。济川村据《古曰兴泰里漈坑》,漈坑居有雷、兰、盘、游、范、钟、占七姓,后中原南迁居济川有多个姓氏家族,林、陈、李、郑、张、吴、毛、宋、黄、谢、赖、王、天、程、曾等姓。济川村现有村民大多数姓林(约占总人口97%)。济川开发较早,从宋桥、宋井等古迹来看,济川在宋以前就有人居住。    济川居民祖先大多来自中原(河南一带)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域。秦汉时期,境内已有人群活动。隋唐时期,中原动乱,居民避乱南迁,有的定居境内,逐步融成境内主要人口。境内主要是林姓。唐乾符四年(877年),有一支林氏人家,从游洋迁徙漈坑(济川)村定居,传至第六世林泽,其后裔去向不详。宋代,济川林氏家族徙迁外地定居,具体定居点不详。济川乌石始祖林有超之孙林存清,于明永乐四年(1407年),从永春乌石迁徙漈坑村定居。明末,济川林琯、林琨兄弟俩迁入县城城内街漈坑巷(今济川巷)定居。由于迁徙频繁,至明清时期,境内居民基本稳定下来,仅小部分还在移居。民国初,济川村民5家30多人飘洋渡海到马来西亚诗巫、古晋等地打工。此后,许多侨胞赴欧、澳、美洲等地发展,截至20世纪末,境内共有海外侨胞1600多人。民国期间,境内有部分人往台湾谋生,具体人数无考。20世纪80年代起,境内有少数人到香港、澳门经商、打工,具体人数不详。
村落民俗文化
济川宗教信仰历史悠久,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三一教、妈祖信仰等。信仰佛教的有云顶古刹、天堂宫。信仰妈祖的有天堂宫、蕉坑宫。信仰三一教的主要有云山书院、天堂宫。“文化大革命”期间,三一教被打成封建主义文化而遭禁止。多数三教祠建筑被侵占封闭。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书院、三教祠及活动场所逐渐开放。信仰基督教的有基督教堂。清同治八年至光绪二年(1869-1876年)牧师林振珍在境内传教,设济川堂,属兴泰里教会。民国20年(1931年)因牧师黄赐福被山匪劫持,教会活动中断。直至民国31年(1942年),仙游教区派林逢原、黄理常前来布道,初名济川牧区。济川信徒林春霖等侨居马来西亚诗巫,不忘家乡宗教建设。2003年,林春霖等捐资傍溪建堂兴建济川教堂,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
村落自然环境
济川村历史悠久,山青水秀,溪流萦回,景色各异。主要有八大景区,东有日出明珠石鼓岩,西有文笔如缘笔架山,南有天坑飞瀑将军城,北有奇观禹文三级浪,东南有高龙溪流生态区,西南有金钟高峡出平湖,东北有十八中营屏山寨,西北有云顶峰前保福寺。具体可分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有三古宫(天堂宫、清水宫、蕉坑宫)、三古亭(观音亭、驿道亭、字纸亭)、三古桥(宋古桥、屏山桥、青龙桥)、三古寨(屏山寨、石鼓寨、龙头寨)、三古井(宋古井、东兴古井、隔头古井)、三故居(于茂故居、于茂祖厝、宋下故居)、三土楼(东兴土楼、碗山土楼、下村土楼)、三寺院(云顶岩寺、云山书院、上帝庙)。自然景观有:三古树(樟抱榕树、青松古樟、护桥古桂)、三秀山(笔架山、石鼓山、鸡冠山)、三石洞(笔架坑石洞、石鼓岩石洞、将军城石洞)、三瀑布(三级浪瀑布、一线天瀑布、九龙瀑布)等景、三奇石(济水活石,笔架下印石,砚台石),共有大大小小景点达100余处。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