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大源村

大源村建村于宋初,文化底蕴深厚,有历史建筑40余处,有傩舞和赤膊灯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源村位于泰宁县西部部,北与江西省黎川县交界,黎泰702县道穿过村庄,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泰宁县城31公里,距泰宁动车站30公里,距泰宁高速路口35公里。村内环境优雅,山清水秀。在村落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历史建筑30余处,有省级非遗两项、市级非遗两项;有停车场两处、公厕两座  ,建有非遗公园,游客集散中心。同时大源也是原中央苏区村,是第五次反围剿“新桥反击战的前沿阵地。”

村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源村始建于北宋初年,唐末入闽始祖之一严续公(南唐宰相)隐退居住于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村内保留古建筑文物古迹40余处2万多平方米,邓植将军墓、石拱桥群、戴氏官厅、戴氏宗祠、严氏宗祠等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文昌阁、南溪庙、州司马第、古村街巷、桥梁亭阁等众多遗存,还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越“傩舞”、“赤膊龙灯”。 大源村是中央红军村,1931年成立了乡革命委员会,35位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在革命战争时期(1931—1934年),大源村是第五次反“围剿”新桥反击战的前沿阵地,是红五军团十三师的诞生地和指挥部所在地,开国上将陈伯均(时任红十三师师长)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战斗,还保留红十三师战地指挥部、红军标语等红色文化旧址。

村落民俗文化

大源桥灯原称“火龙”,俗称“赤膊龙灯”,始于宋熙宁(1068-1077)年间,相传至今已有九百余年。“赤膊龙灯”有两条,上大源、下大源各一条,分为“公龙”和“母龙”,每年元宵节时节,在夜色朦胧中,远处望去,宛如一条数百米熊熊烈火的“专龙”,蔚为壮观。 大源傩舞起源于唐宋年间,原叫和藩舞,据传是由严氏入闽始祖严续(南唐宰相)带入大源。它的特点是以弥勒、护法、四大天王、风雨雷电、水火等神佛为面具扮相,以基本武功招式为主要动作(如弥勒献肚、魁星点斗等),刚劲勇猛,配以激烈的锣鼓渲染气氛,场面活跃。

村落自然环境

村级主要产业有竹、笋、茶、优质稻、高山红莲、稻田鱼等,全村年产毛竹800吨,年产冬笋、春笋6万斤,种植茶叶400亩、优质稻110亩、高山红莲50亩,养殖稻田鱼50亩。生态优良,现存有100余株古柳杉、古红豆杉等珍贵树种

村镇承诺书
乡村协议承诺书.pdf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