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山村
虹山始于宋初1020年间开基虹山,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山中有垂虹瀑布,故山名虹山,村以山名,亦称虹山。
虹山村位于福建省南部,属闽南地区。隶属于泉州市北部的洛江区虹山乡。村庄距离洛江区万安街道的空间距离为34.5公里,距离213省道空间距离2.25公里,距离甬莞高速空间距离2.1公里,距离晋江国际机场空间距离52.5公里。村落以狮耳头、乌墩—基址—水尾林—酒瓶寨为南北向纵轴,以白石格和后厝山为两翼,形成均衡的格局。起伏的朝山,蜿蜒流淌的木兰溪、虹山飞瀑富于曲线美和动态美。清代倪鸿范诗“奔腾南下气如霓,众脉分支东复西。形势在随清汉迥,翠光还与白虹齐”。
村落历史文化
虹山村 1953年建初级社,1954 年建高级社,属罗溪乡人民政府管辖。1958年成立虹山大队、归罗溪公社管辖。1985 年改大队为村,归罗溪乡管辖。1987 年归虹山乡管辖。虹山村旧属晋江县管辖,在 1971 年从晋江县划归泉州市,1986 年泉州改为地级市,划归鲤城区,1997 年划归洛江区管辖,旧称泉州府晋江县四十七都玉泉乡常建里虹山人。虹山始祖乃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其居今一奕难考其几世点,乃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作乱,吾祖随王朝过江,始居于闽之泉(泉州),次迁城西之南安(南安丰州),后于宋初 1020 年间迁定居虹山繁衍,至今已有千年年间。村落传统建筑沿等高线布置,视野开阔,让地于田,利于耕种,村落在水尾处设水尾桥、水尾坝,种风水林,以拱护村庄,守住钱财。村落闽南传统建筑保存完好达 63座,保存有宗祠、庙宇、民居等建筑类型。村落风貌保存较好,错落有致。
村落自然环境
虹山村村落风景秀丽、古树参天、绿水滢回,有岩崖错落、垂瀑如虹,是以宗族血缘聚集而成的闽南典型传统聚落。建有油菜花田、虹山飞瀑景区、水尾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是“福建省旅游特色名村”、“泉州市十佳美丽乡村”、“2015年洛江区醉美乡村”、“泉州休闲农业示范点”。2020年 12月,木兰溪水系建设完成,总长10.41 公里。新建滚水坝2座,
生态清淤8488立方米,重建人行桥1座,新建人行桥1座,护岸555.6 米划定生态蓝线 20.13 公里。生态缓冲带 9930 平方米,水生植物 141 平方米。虹山村同时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有维管束植物145科393属580种,有些地方至今尚保存着成片的半原始森林,依靠独有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积极探索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认真梳理虹山古村落基本情况,进一步提出建设“归园田居、彩虹之乡”的思路和构想,努力把虹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虹山加强保护古村落,整合资源,发展古村落乡村旅游。通过配套设施,修缮房屋,置换功能,整体地、完整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水天一色、归园田居、五彩缤纷的彩虹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