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罗沙洋村

罗沙洋村于明末永乐年间杨氏祖先移居到此聚居形成村落,至今已历680多年历史。

        罗沙洋位于东经118°50'23.6"北纬26°53'24.0",属路下乡管辖,在屏南县路下乡东南部,北与凤林村交界,南与长桥镇远丘村接壤,东至屏城乡里汾溪村,西至长桥镇前里坪村,三乡四村接壤。距县城22公里是路下乡通往屏南的必经之路。拥有土地面积13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997亩。全村共6个生产小组,一个自然村垅边,一姓居住。村庄地处四面青山环绕的河流谷小盆地。村北有圆滑平井,足够百人围抱,磐石巍然屹立,自古称为"独占鳌头"。村庄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13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997亩,竹林1700多亩,森林覆盖率95%。年复种高山蔬菜1000多亩。罗沙溪穿村而过,罗沙溪与岭尾涧交汇村中,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山上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罗沙洋地处于河谷平缓且宽敞小盘地,四周山体环抱之势,受东南季风、强台风和西北季风影响不大,没有自然灾害,气候温和湿润,变化不大,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大促进农业发展,村民安居乐业。

村落历史文化

        罗沙洋村于明末永乐年间杨氏祖先移居到此聚居形成村落,至今已历680多年历史。罗沙洋村原属古田横溪里二十都,清雍正12年(1734年)屏南建县以后,为屏南县横溪里十一都之辖,民国三年(1914年)废都制,全县划为六个区,罗沙洋属第二区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年全县划为3个区署,罗沙洋为第三区管辖。1940年全县设12个乡镇,罗沙洋为路下乡管辖地,1944年全县为8个乡镇,罗沙洋属路下乡管辖;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县划为三个区,罗沙洋为第三区管辖,1951年全县调整为4个区,罗沙洋为第一个区管辖,现罗沙洋村为路下乡管辖之行政村。村庄依山伴水,位于山谷平缓地带,四面环山,村子中心建筑平缓布局,向东南,西南和北面山体依地势遂层建设。村庄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全个村庄呈“品”字型。罗沙溪自北向南穿过村庄,与岭尾涧交汇村中,沿岸居民依山就势,隔河相望。

村落民俗文化

        从明清以来,罗沙洋全村村民就信仰陈靖姑夫人,在村口处清代建的夫人宫,夫人宫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有求必应,凡那家儿媳怀孕了抱陈夫人身边的虎马将军到家中供奉,保护母子平安,到孩子出世,做完月子后才抱虎马将军回到夫人宫里。陈夫人主庙在古田临水宫,临水宫是祀典道教女神--海内外信众公认的"顺天圣母"陈靖姑的宫殿。据史料记载,陈靖姑于唐代大历年间出生在福州下渡,她的丈夫刘杞是古田县人。相传陈靖姑少年时曾经到闾山学道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济难,24岁时毅然脱胎施法祈雨抗旱,为民除害而献身于古田临水。陈靖姑死后英灵得道,成为"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当地人感念陈靖姑的恩德,建造临水宫纪念她。因陈靖姑当初在当地为民众救产、保胎、送子大家都尊称她叫"大娘奶"(方言中大母亲的意思)。南宋淳佑年间,理宗帝追赐陈靖姑为"慈靖夫人",赐额"顺懿";清乾隆帝封赐陈靖姑为"太后",历代帝王对陈靖姑都进行加封敕赐。临水夫人陈靖姑生前都做过许多济世救人的善事;她去世后,成了"妇幼保护神"。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景是罗沙洋重要民俗继祀活动。民俗节日由群首组织,一月前就赴周边地区预约有名气的戏班,节日前二三日,家家洒扫庭院,沐浴更衣,以示虔诚,家家户户请亲邀友,善男信女们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许多凡夫俗子亦多愿意随喜添趣,活动持续时间3—5天。十月一民俗节日除了开展隆重的继祀活动外,还要请奶娘、巡境、游花灯、演神戏等。十一日凌晨5点信男信女组成请神队伍就出发去古田临水宫请香火。队伍以香亭为前导,陈夫人尊像等随后,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并请道士做法继祀,香火回村后,进行巡境,许多善男信女会在自家门口或立于主干道旁手持信香虔诚等待,等到巡境队伍的到来,他们会恭敬地把信香插到香亭里面,以此香传达信息,迎接神灵的到来,同时还会把香亭里的信香带一根或三根回家插在自家正厅的香炉里,祈福神灵保佑自己一家平平安安、健康快乐。戏班要请有名气的,也要演出三、五天,戏剧均以吉祥戏开场,十一晚上还要燃放爆竹、焰火、游花灯、放烟花等活动。

村落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罗沙洋村地处福建鹫峰山脉中段,村内地扫势四周高,中部低,地处地势平缓山间何谷盆地,平均海拔888米,村庄四面环山,北面后仔岗,南面平顶山,东面西衣山,西面后门山,东北面十字丫,西北岭尾丫。罗沙洋主要以山地为主,罗沙溪从北向南穿村而过。岭尾涧与罗沙溪交汇村中,水资源丰富。山体植被丰富,基本为常绿阔叶林,种类以壳斗科为主,其次在山茶科、冬青科、禾本科等,山上遍布竹林,主要有杉木、松木、毛竹、段木、乌药、映山红、赤楠等,名木主要柳杉、樟树、椤木石楠、红豆杉等,主要动物有牛、羊、狗、猪、鸡、鸭、鱼等。2、气候特征:罗沙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适合反季节香菇、蔬菜、花卉等作物生长。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842.3毫米,年平均气温13~18℃。3、水文条件:罗沙溪从北向南穿村而过。岭尾涧与罗沙溪交汇村中,水资源丰富。4、文物古迹与风景名胜:游公殿位于距村庄500米南面古道边,后经几次修缮,现存建筑为清中期的建筑。该殿坐南向北,整个建筑呈“凸”字形。后部设神龛祀游公;硬山顶;马头墙。该殿建筑结构特殊对研究清代建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罗沙洋石旗杆位于村中,清道光九年(1830)为贡生杨鹏元立。旗杆由花岗岩砌造,高6.25米。旗杆由整块花岗打造成的,体现了当年石匠技术精湛,体现罗沙洋村村民崇尚文化,注重礼教。现保存良好。罗沙洋村位于303国道旁边,环境优美,有千亩原始生态林和千亩毛竹林,动植物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在五A级景区白水洋、鸳鸯溪通往仙山牧场景区之间,距仙山牧场21公里,距五A级景区白水洋43公里,距五A级景区鸳鸯溪50公里,距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40公里。5、自然资源:罗沙洋村村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奇石、溪流、山岗、原始森林遍布。村入口处有一处岩石,形似伏象守望村口,西侧飞云岗驻守西侧入口。北方有一巨掌“笊篱石”据传说罗汉在此打坐。沿山间小路走向深处,离村落更远处有一山峰,峰顶有一块巨石,名曰“百围石”。石上有一处石刻棋盘,棋盘南侧有一处石刻,刻字“鳌头独占”。不知是何时所刻,也不知是谁人在此下棋。但这巨石奇观却早早被人发现。村域东南方有一山岗“黄栏岗”,绵延数公里,岗上遍布原始森林。视为村南天然屏障。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