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山边村

   山边村位于省璜镇东部,处在群山环绕的盆地之间,梅溪穿村而过。村内绿树成荫,草木茂盛。民居多依山脚、溪边而建,除主要村道两侧为新建建筑外,山脚下及梅溪东岸还保留着成片的传统建筑,修补过的白墙、青瓦在青山映衬下颇具古香古色。2015年入选福建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

    山边村位于省璜镇东部,上临下坂村,下接建功村,离省璜镇区2.3km,127县道通过村庄上部。山边村有3个自然村,位于127县道南侧,分别是上山边、下山边和暮边自然村,总共有245户986人,其中上山边自然村426人105户;下山边自然村300人75户;暮边自然村260人65户。村庄土地面积392.83hm²,其中耕地98.2hm²、山地167.3hm²、林地127.3hm²。村后渠位于村庄上部,用于农业灌溉,灌溉范围是建功村、下坂村、和平村。

村落历史文化

    山边村古厝的建筑形式是闽清较为常见的火墙厝。火墙厝多是土木结构,由正座、书院、回照、厨房四部分组成,规模有六扇、八扇、十扇之分。正座建两层半,每层高两米以上,楼上楼下均可作卧室;顶上半层高仅米许,称“暗阁”,起隔热作用,兼作储藏间。 火墙多在房屋正座左右两边,高出瓦面成“山”字形,尖峰、翘角及屋脊都加以装饰。卧室厅堂多为木结构,扇与扇之间有的以木板作隔墙,有的以土墙作隔堵。有的房屋四周皆筑土围墙,并在厝后左角和厝前右角各建一座土楼,开有枪眼,俗称“兔耳”,用以防匪患。火墙厝利于防火防风,且冬暖夏凉,宜于居住。

村落民俗文化

    山边村至今保存着完好的宗族文化特征,上院寺香火鼎旺,是祈梦圣地,古人雅称为“卧游”。    

村落自然环境

    山边村位于群山环抱之间的盆地之上,其东南向有梅溪蜿蜒而过,村中部有一小山,其早期建成的传统建筑都围绕着山包而建,形成了枕山面水的山水格局。梅溪东岸有一片山坡坦地,其上几栋传统建筑也同样遵照背山面水的原理修建而成。后因村道铺就,新建筑主要沿着村道分布,形成了内外两层完全不同的建筑风貌,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山边村。     由于建国后大量拆旧建新,山边村在保留了部分传统建筑的基础上,现状留存的历史环境要素不多,主要是古井和古树。 村内保存古井两处,分别位于山兜厝后院与文永厝前院,掘井年代与建厝年代相仿。位于山兜厝后院的古井形状奇特,为半圆形,水深不过三四米,水质清澈;文永厝前院的古井井口呈方形,用大理石砌筑而成,井壁上的石头上因年代久远而布满青苔。凭井下望,可见几尾金鱼悠然游动。两口古井的水质皆良好,清澈透明,目前仍供村民饮用及日常使用。 村内保留有三棵历史较为悠久的古树,其中两棵位于南部新建的景观公园内,一棵位于村委会东侧。景观公园内的古树其一为樟树,树高二十多米,树龄在三百年左右,另一棵树干斑驳曲折,树种不详。村委会东侧的古树树高约7-8米,树冠直径达数十米,树形舒张。这些树木均得到了村民及政府的保护。    

村镇承诺书
乡村协议承诺书.pdf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