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山格镇隆庆村
隆庆村位于平和县东大门,距县城 7 公里,境内有至今约 800 年的蔡家堡,保留完整, 目前已修复完毕。空中俯瞰隆庆村蔡家堡,犹如英文字母 U,古堡坐东朝西,据村民介绍, 城墙总长度约 750 米,城内有房屋 100 多间,每间有二到三层,青砖砌墙,屋顶为硬山 顶,红瓦双坡面,显得十分的古朴、别致,被当地村民称之为“联排别墅”。
村落传统建筑: 1、古堡:蔡家堡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 1228 年),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是“福建第 一古堡”。古堡外形如英文字母 U 字,当地人俗称“畚箕楼”,占地 90 余亩,城堡周长 750 余米。 2、古厝:建造时间达百年以上的老房子,有 200 多座。这些古厝各具特色,并保存完整, 被誉为“闽南民居活化石”。(蔡汉以祖屋,喜事厅,蔡坤城祖屋,济阳楼,幸福门、 鸿运桥) 3、古祠堂:平和蔡氏总宗祠,始建于元朝顺帝末期(公元 1358 年),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平和县境内 99%以上的蔡氏,从这里分支出去。村落现尚保存二三十座蔡氏祠堂,形成全 国罕见的蔡氏祠堂群落。由于古堡也是蔡氏族人聚族而居,当年大清帝师、相爷蔡新称 赞它为“中华蔡氏第一堡”。 4、古庙宇:有四座古庙宇:1.隆庆“王爹庙”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 1228 年),后更 名为绍庆堂。绍庆堂首次修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主祀王爹神明,这里有流传 着“王爹”护堡佑民的故事;2.社稷庙(南门伯公庙)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 1228 年), 主祀五谷神、土地伯公,藏有乾隆皇帝所赐的“福”字和蔡新相爷“五福临门”墨宝。 3.土地伯妈庙(东门)始建于元至正元二十六年(公元 1289 年),主祀土地伯妈;这里有一 个民间相传的故事,土地伯公与伯妈,因争执“赐福”之事,托梦族长分祀的有趣传说。 4.隆庆義祠壇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 1368 年)之前;今重建动土于 2019 年 12 月 8 日(农 历十一月十三日)23 时 40 分;主祀:南无观世音菩萨(十八手观音)、大众爷公等神明。
村落历史文化
隆庆村位于平和县东大门,距县城 7 公里,境内有至今约 800 年的蔡家堡,保留完整, 目前已修复完毕。空中俯瞰隆庆村蔡家堡,犹如英文字母 U,古堡坐东朝西,据村民介绍, 城墙总长度约 750 米,城内有房屋 100 多间,每间有二到三层,青砖砌墙,屋顶为硬山 顶,红瓦双坡面,显得十分的古朴、别致,被当地村民称之为“联排别墅”。 村落传统建筑: 1、古堡:蔡家堡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 1228 年),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是“福建第 一古堡”。古堡外形如英文字母 U 字,当地人俗称“畚箕楼”,占地 90 余亩,城堡周长 750 余米。 2、古厝:建造时间达百年以上的老房子,有 200 多座。这些古厝各具特色,并保存完整, 被誉为“闽南民居活化石”。(蔡汉以祖屋,喜事厅,蔡坤城祖屋,济阳楼,幸福门、 鸿运桥) 3、古祠堂:平和蔡氏总宗祠,始建于元朝顺帝末期(公元 1358 年),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平和县境内 99%以上的蔡氏,从这里分支出去。村落现尚保存二三十座蔡氏祠堂,形成全 国罕见的蔡氏祠堂群落。由于古堡也是蔡氏族人聚族而居,当年大清帝师、相爷蔡新称 赞它为“中华蔡氏第一堡”。 4、古庙宇:有四座古庙宇:1.隆庆“王爹庙”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 1228 年),后更 名为绍庆堂。绍庆堂首次修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主祀王爹神明,这里有流传 着“王爹”护堡佑民的故事;2.社稷庙(南门伯公庙)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公元 1228 年), 主祀五谷神、土地伯公,藏有乾隆皇帝所赐的“福”字和蔡新相爷“五福临门”墨宝。 3.土地伯妈庙(东门)始建于元至正元二十六年(公元 1289 年),主祀土地伯妈;这里有一 个民间相传的故事,土地伯公与伯妈,因争执“赐福”之事,托梦族长分祀的有趣传说。 4.隆庆義祠壇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 1368 年)之前;今重建动土于 2019 年 12 月 8 日(农 历十一月十三日)23 时 40 分;主祀:南无观世音菩萨(十八手观音)、大众爷公等神明。
村落民俗文化
隆庆村的“双狮走水尪”习俗起源于明洪武年间,传说在六百多年前的一天,天下起磅 礴大雨,有一尊王爹沈神像,从上游漂到隆庆村溪边,尽管水流端急但神像一直盘旋在 溪水中部舍离去,村民认为这是王爹喜欢上这个地方想留下来,于是就建造了一座庙宇 供奉。每年正月初五,隆庆村蔡家堡“两队狮子走水尪”民俗文化活动在花山溪精彩上 演。活动现场,伴随着锣鼓声,两对欢腾跳跃的狮子横跨花山溪,为王爹及众神明神像 的“銮桥”开路,青年们抬着“銮桥”,孩童们着金衣,飞奔在花山溪清凉的溪水中。 当王爹神像从轿中被请至在花山溪河水中浸水之时,也便是众人抢抱王爹时刻。据说此 刻谁如果抢抱到王爹来年将行大运,最后王爹由狮子请回轿中,轿夫立刻直身抬起,快 步抬着王爹向神庙跑。时至今日,“走水尪”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信 仰。它盼来风调雨顺,盼来阖家平安。它也逐渐成为乡村旅游新看点。 习艺堂的舞狮、武术文化活动和隆庆剧团历史 隆庆村习艺堂狮馆创办于民国十八年(公元 1929 年)。习艺堂的表演有:舞狮、跳桌角、 丈二锤、拳击术、棍棒、剑等。隆庆剧团,在解放初期,经常巡回表演,现在保留一面手 绘的“隆庆剧团”旗帜,旗面画着一只和平鸽衔着“1953 保卫世界”条幅,这是抗美 援朝时期的作品,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现保存于村史馆。现在剧团成员年事已高,剧 团解散。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蔡家堡的村民,祖祖辈辈相传着这样的“刮锅灰”民俗文化: (一)凡是家中生了男孩,三天后其家的大铁锅,要拿到大门前反扣“刮锅灰”;(二) 凡是家中有吉庆喜事,如建新房上中梁、长辈做生日……等也要“刮锅灰”;(三)农历 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呈事)也要“刮锅灰”。由此可见,“刮锅灰”的民俗文化, 是一种吉庆喜事的活动!“刮锅灰”所发出的声音,十分特别,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听 得到。那种“吱吱..吱吱.…吱吱”的声音,如铁汤匙在瓷碗上刮,其声音……令人兴奋! 令人高昂!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家庭做饭、炒菜、烧水等,用的是“液化气"、电等, 很少用“烧柴草”啦。大铁锅也不用啦……而是用电饭堡、高压锅、微波炉……等。因 此,现在很难见到那“刮锅灰”情形!为什么蔡家堡的村民有“刮锅灰”民俗文化现象 呢?我认为有这几个原因:首先是锅即“鼎”的有着特殊意义。自古以来,锅即“鼎” 就是家庭的“代表”。闽南语中,说“这一家人…….是说成--“这家火鼎……”因此, 锅即“鼎”的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其次,传开吉庆喜事的消息。消息要让人知道,虽然 可以采取燃发鞭炮的方式;但在古代的“百姓家”中,那是一种难上难的事啊!而“刮 锅灰”那种“吱吱..吱吱..吱吱”的声音,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得到,这正好可以传递 那吉庆喜事的消息!因此“刮锅灰”就有如燃发鞭炮的效果。再次,这“锅灰”不是普 通的“灰”,而是一种---清热解毒的药。以前农村腌割小猪、腌割公鸡……手术后,腌 割人员,叫主人拿来“锅灰”,在伤口处涂上“锅灰”,这样伤口就不会感染,几天后就 愈合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锅灰”的学名叫“百草霜"。明代李时珍的 《本草纲目》和缪希雍的《本草经疏》就有记载“百草霜乃烟气结成,其味辛,气温无 毒。”所以具有较高药用价值,也可治疗痢疾等。
村落自然环境
村庄内部主要建筑蔡家古堡,自然环境优美。住宅布局统一,公共空间宽敞,全村都通 有入户自来水,排水设施完善;已实现全村通电,完成农村改造;村内设有保洁员 5 人, 监督员 1 人,垃圾处理车两辆,实现每日运送,确保全村卫生保洁常态化。同时投入 380 万元聘请上海金牌汇规划设计院对蔡家堡进行规划设计,围绕修复古堡和留住乡愁,以 保护当地居民原汁原味为原则,形成一堡三走廊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