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樟湖镇剧头村

   剧头村古称极头,历史变迁中曾叫过剧峰、乔峰、梅花村,至今有七百余年。地理位置优越,古时是南平至尤溪和古田的必经之路,现村中古道仍可通达,古称“官道”,当时为集商贸、交通中转的重地,现存有“唐桥、宋桥”等文物遗迹。能够体现历史文化名村的主要特征:保存有福建最独特和完整的礼教祭祀文化,一是家祭,二是墓祭,三是祠祭,四是墓亭祭。其中明代墓亭建筑格式属福建独有、全国少见。特有的崇蛇文化非物质遗产的重要保存地。

   剧头村保存有闽江南平沿线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落。村中古树参天,有200年以上的古树366处。剧头村村头景观秀美、闽北少有,三株500年以上的古樟村耸立村头,溪水穿村而出,有唐代石桥卧于波上,是村民日常沟通议事的重要场所。村头建设有隐灵亭,是庙会的重要功能场所,日常用于避雨和村貌展示。 村中心保存有完整和玉带路和京街。玉带路长110米,下有玉带溪,形似官服玉带,上铺古石板,两侧有多座古官厝,造型精美优雅。京街长60米,为古御官道格式,两侧为竖形花岗石条,中间为横形花岗石条,笔直壮美,为明代礼部儒生吴盘珠仿北京御街格式修建。村中保存有元代到清代官祇和民居古建筑16座,民国以来的特色民居53座,有灵佑侯王庙及天主教堂等。    剧头村古民居建筑格式上是典型的闽北民居,吸收有徽派建筑和江浙民居的特点,具有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结构为单进或多进院落式,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左右对称的分进式布局,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普遍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青砖,色彩典雅大方。院内有亭、台、书斋,大户人家的院前院后有花园、亭榭、池塘。。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局部建筑各有特色。仅从房顶上看,有歇山顶、硬山顶、马鞍顶、平房顶等,形成平、低、高、凸、上翘及垂弧等状,可以说是一处一景,别有洞天。在装饰方面,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木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砖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融古雅、精湛、富丽为一体,至今仍保持着独特的艺术风采,令人叹为观止。古建筑基本以大型花冈条石筑成基础及院落,气势宏伟。古建筑房梁多采用闽北特有的雕花结构,精雕细刻,刀法流畅优美,所雕成动物、花朵等栩栩如生,兼具实用和装饰功能。古建筑内有挡水墙等特色构件,上有砖雕泥塑,表述民间传说或仕子佳人的故事,为建筑增添亮色。大户人家一般建有花厅为客厅,花厅以糯米和红糖混合泥料而筑成,色泽红亮,上刻有花格,美观实用,可使用数百年不坏。古时村民尚武,清代出过多名武举人,大户人家多建有演武厅或练武场,并有练武石等文物保存至今。

村落历史文化

   剧头村保存有闽江南平沿线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落。村中古树参天,有200年以上的古树366处。剧头村村头景观秀美、闽北少有,三株500年以上的古樟村耸立村头,溪水穿村而出,有唐代石桥卧于波上,是村民日常沟通议事的重要场所。村头建设有隐灵亭,是庙会的重要功能场所,日常用于避雨和村貌展示。 村中心保存有完整和玉带路和京街。玉带路长110米,下有玉带溪,形似官服玉带,上铺古石板,两侧有多座古官厝,造型精美优雅。京街长60米,为古御官道格式,两侧为竖形花岗石条,中间为横形花岗石条,笔直壮美,为明代礼部儒生吴盘珠仿北京御街格式修建。村中保存有元代到清代官祇和民居古建筑16座,民国以来的特色民居53座,有灵佑侯王庙及天主教堂等。

村落民俗文化

  剧头村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有福建最独特和完整的礼教祭祀文化、以及闽地特有的崇蛇文化非物质遗产的重要保存地。福建简称为“闽”,即为家门内有长虫(即蛇),目前全国仅有樟湖镇保存有完整崇蛇文化民俗,而剧头村又是樟湖镇崇蛇文化的最重点区域。一是剧头村独有“青竹蛇舞闹元宵”民俗,元宵节时,村中家家户户带上自制的板凳灯,人们在板上插上一种称为“竹蛇花”(叶子夜间会发光)的树枝,中间点上蜡烛,烛光一亮,透过叶面晶莹剔透,整条青竹蛇活灵活现来到村头集聚。每年都会举行迎游的“青竹蛇灯”活动,到如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樟湖剧头村民都会共同组织和参与乡镇的迎赛活蛇游蛇神的盛会。

村落自然环境

   剧头村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的古村落,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部,延平、古田、尤溪三界交界地,隶属于樟湖镇管辖。由剧头村、后洋山、罗源三个自然村组成。据南平县志有关资料记载,剧头村古称极头,历史变迁中曾叫过剧峰、乔峰、梅花村。地理位置优越,古时是南平至尤溪和古田的必经之路,现村中古道仍可通达,古称“官道”,当时为集商贸、交通中转的重地,现存有“唐桥、宋桥”等文物遗迹。自95年10 月以来,316 国道穿村而过,是南平至福州的交通要冲,建有剧头停车休息区和剧头大桥等,去南平、福州各只需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    剧头村为盆地地貌,万仞一壑,高山平洋,四面仙亭山、泗洲峡山、笔架山等群山环抱,呈梅花五出之形,汇水西流,溪水七曲。中有千亩田野,良田平坦,流水无声,风光秀美。海拔 210 米,年平均气温 20℃,年降雨量 1500 毫米,无霜期 300 天。村中有农田 1693亩,林地面积 2.1 万亩。因其农田肥沃、气候宜人、山清水美,自唐以来有人居住,由唐到宋年间,章、杨、肖、林、罗、陈等姓氏散居周围。宋朝咸淳年间吴姓始祖由现南平市南山镇入赘剧峰(即剧头村),后该村逐渐由吴姓族人聚居,至今有七百余年,全村现有人口 943人,215户,并繁衍生息分布各地有联系的人口约五千多人。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