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溪镇陈地村
陈地村地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版地,周边都是林地,主要为竹林及原始森林。村头有处叫神坛坝的风景林,现为陈地村农民公园,江调的河床上自然形成六七庙大的士洲,洲上自然生长高达二三十米的古樟,红豆杉等名费大树,遮阳做日,凉风习习,休憩其中,可听溪水之声和山鸟之鸣,可观古木苍穹,可谓心旷神怡。半山腰有一夭然山洞叫燕子洞,三十年代谣震林带领红军在该洞坚持游击战争,当地人就叫红军洞。现村内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捷,水泥道路往西 20 公里直通营溪镇,往东经太平偾、坪坑、万安等村落约 100 公里直达龙岩市。
陈地村东边是大贯、太平衡村,大贯电站水库系连城县服大水库,是旅游的好地方,西南边是铁山罗地村,西面是厦庄村,北面是厦地村、高地村,直线距离均不超过 5公里,陈地村可说是莒溪镇内山片的中心点。
陈地村地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版地,周边都是林地,主要为竹林及原始森林。村头有处叫神坛坝的风景林,现为陈地村农民公园,江调的河床上自然形成六七庙大的士洲,洲上自然生长高达二三十米的古樟,红豆杉等名费大树,遮阳做日,凉风习习,休憩其中,可听溪水之声和山鸟之鸣,可观古木苍穹,可谓心旷神怡。半山腰有一夭然山洞叫燕子洞,三十年代谣震林带领红军在该洞坚持游击战争,当地人就叫红军洞。现村内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捷,水泥道路往西 20 公里直通营溪镇,往东经太平偾、坪坑、万安等村落约 100 公里直达龙岩市。
陈地村东边是大贯、太平衡村,大贯电站水库系连城县服大水库,是旅游的好地方,西南边是铁山罗地村,西面是厦庄村,北面是厦地村
村落历史文化
(1)敦厚堂:始建 1780 年,坐落在陈地村村头、花溪河畔,坐北朝南,青砖木结构,占地 2200 平方米,采用双座堂屋,双座门而建的方式建造。两座堂屋各建在前、中、后,三厅。后厅及厢房之间,隔着走廊,厅堂左右各建厢房和横屋二直,以走廊贯通,每个厅堂和厢房、横屋前均有天井以采光。
(2)福兴堂:建于 1780,坐落在陈地村村尾,土木结构,坐西朝东。面向溪流开门,建筑型制为典型传统祠堂,门楼前约 400 平方石的宇坪,门楼全部木结构,屋顶檐口翘角直刺苍穹,燕尾脊饰线条流畅。建筑在构筑形态,大木雕饰,古區意涵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3)溪背寮:建于1620 年,青砖木结构,采用三座堂屋,三座堂屋各建在前、中、后,三厅。后厅及厢房之间,隔着走廊,厅堂左右各建厢房和横屋二直,以走廊贯通,每个厅堂和厢房、横屋前均有天井以采光。
3、谭震林与连城陈地 “红军洞”
1934 年10 月,中火主力红军长征后,谭表林留在闽西南,先后担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长、副主席,闽粤赣边省委军事部长,同张鼎丞、邓子恢等人一起,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依靠群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抗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反复“清第”,保持并发展了闽西南游击根据地,保留了大批革命干部和武装,保卫了闽西苏区一些地方的土地革命成果;并和张鼎丞等人领导红军游击队,通过和平谈判,实现了“国共合作〞,率领改编后的新四军支队北上抗日。
在陈地垒口自然村,有个岩洞(当地村民叫“石燕洞”)。洞口较窄,洞内宽敞,可容纳20 多人歇息。这是当年红军游击队的秋密落脚点,人们称之为 “红军洞”
村落民俗文化
陈地村地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版地,周边都是林地,主要为竹林及原始森林。村头有处叫神坛坝的风景林,现为陈地村农民公园,江调的河床上自然形成六七庙大的士洲,洲上自然生长高达二三十米的古樟,红豆杉等名费大树,遮阳做日,凉风习习,休憩其中,可听溪水之声和山鸟之鸣,可观古木苍穹,可谓心旷神怡。半山腰有一夭然山洞叫燕子洞,三十年代谣震林带领红军在该洞坚持游击战争,当地人就叫红军洞。现村内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捷,水泥道路往西 20 公里直通营溪镇,往东经太平偾、坪坑、万安等村落约 100 公里直达龙岩市。
陈地村东边是大贯、太平衡村,大贯电站水库系连城县服大水库,是旅游的好地方,西南边是铁山罗地村,西面是厦庄村,北面是厦地村
村落自然环境
陈地村地处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版地,周边都是林地,主要为竹林及原始森林。村头有处叫神坛坝的风景林,现为陈地村农民公园,江调的河床上自然形成六七庙大的士洲,洲上自然生长高达二三十米的古樟,红豆杉等名费大树,遮阳做日,凉风习习,休憩其中,可听溪水之声和山鸟之鸣,可观古木苍穹,可谓心旷神怡。半山腰有一夭然山洞叫燕子洞,三十年代谣震林带领红军在该洞坚持游击战争,当地人就叫红军洞。现村内自然环境良好,交通便捷,水泥道路往西 20 公里直通营溪镇,往东经太平偾、坪坑、万安等村落约 100 公里直达龙岩市。
陈地村东边是大贯、太平衡村,大贯电站水库系连城县服大水库,是旅游的好地方,西南边是铁山罗地村,西面是厦庄村,北面是厦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