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莒溪镇高地村
高地村地处莒溪镇东南部,离镇政府18公里。古时是个交通要道,北到连城、东到龙岩万安,西到莒溪,南到上杭古田。水流二江(九龙江、汀江)。这里海拔1008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村庄四周高山环抱,原始森林密布,是莒溪镇最高的村寨。 建国前,高地村属朋口区三民乡(莒溪)屏中保。新中国成立后,属朋口区屏山乡,1952年4月属朋口区厦庄乡,1961年属莒溪公社高地大队,1984年成立高地村。全村五个村民小组,560多人(包括桐耕橑),耕地面900多亩,山地面积2万亩,生态公益林4千1百亩。生产资源除了种水稻之外,还有种反季节蔬菜。山上靠毛竹、春笋、冬笋收入,原始森林丰富,吊脚楼、古建筑各有特色,还是旅游的好场所。 一、高地属于红色革命村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谭震林、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高地战斗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谱写了许多壮丽的诗篇。1931年农历十一月初六,红军某部进入高地村一带,围剿反动民团。在邱尚聪(上杭人、岩(龙岩)连(连城)宁(宁洋)游击指导员)指挥下,一举消灭反动民团周焕文的主力。随后成立苏维埃政府,村苏维埃主席邱麻香。然后成立赤卫队,队长邱斯贤,成员20余人。村里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斗劣绅。 1932年4月下旬,中央红军打下漳州后,返回江西,途经屏山,其中一支部队进驻高地。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深入发动群众。在红军的宣传下。以邱继仙为首的6名青年自愿参加红军。 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后,高地村又遭受反动民团的几次洗劫报复。邱尚聪、游荣长等带领一部分队员与谭震林的队伍一起在连岩一带打游击。他们采取:“分散隐蔽,坚持斗争,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国共合作时,以谭震林为首的一部分同志参加了新四军。 1949年4月29日,高地村通讯员邱美宏受地下党的委托,在詹屋村召开屏山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屏山解放,成立屏山乡人民政府。 总之,在革命战争年代,高地的群众、赤卫队为中国革命战争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如邱麻香、邱木林、邱炳生、邱斯贤、邱维仙、邱美镗等六位同志先后被国民党和反动派杀害。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人民敬仰和发扬。 二、高地历史文化悠久 1、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莒溪先有招福寺和高地村,再有莒溪。唐僖宗时(873年)邱氏为了避黄巢之乱,南遁于宁化石壁,后迁连城北门。到邱三郎公,遂迁徙莒溪大陂潭尾,后到高地定居,至今1100多年。除了罗坊、宣和邱氏外,连城大多数地方邱姓的都出自高地。 2、古老建筑:高地邱氏家庙、水尾屋桥和永隆宫,是最老的建筑之一。邱氏家庙,为纪念开基祖三郎公而建,至今400多年。联文“渭水源流远,河南泽世长”点出邱氏的源流脉络。经过二次大修(第一次道光五年(1825年)第二次1992年),才有今天的靓丽辉煌。永隆宫也是历史悠久。从楹联看:“保唐王赤胆中心,佑百姓大显神威”,就可证明;虽然翻修几次,仍然古色古香。这幅联文为谁而写的呢?是为唐朝的宰相魏征而写的,也就是这个“永隆宫”为刚正不阿、忠心为民的魏征宰相而建。 3、文化古迹:村里原来好几副石桅杆,记载着历代先人的丰功伟业,但在文化大革命被摧毁,现只剩下几个基石。邱氏家庙里的一块碑石也是历史悠久,碑文记载着祠堂修建时在道光、咸丰年间有关山场、树木、买卖以后契约之事。 4、历史人物:邱美镗(1890—1933),1933年连城县代理县长,是位正直、开明的进步人士。1933年7月国民党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师长区寿年)进驻连城,进行围剿中央红军。当时新泉、莒溪、朋口及长汀的中复村都有部份红军和赤卫队。邱美镗是莒溪人,于是区寿年做邱的工作,叫他到红军中做策反事情,邱美镗婉言拒绝,结果惨遭迫害。邱身边的同事罗沛彰得知此事,马上回莒溪高地通知祸讯。解放后政府追认他为烈士。此事根据莒溪镇志记载。 三、古村焕新颜:高地是个古老而秀丽的村寨,最近几十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周山峦起伏,群峰耸翠,山间原始森林高大茂密。红豆杉、福楠、柳杉、阔叶林随处可见,毛竹覆盖每个山头;山间流泉飞瀑,林地鸟语花香。水泥路、石砌路、老房子(吊脚楼)、新房子、古祠堂、新凉亭有机的搭配。旧里抽新,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图。新建的水圳,清水长流,甘甜的自来水流入每家每户,亭台楼阁间小孩在嬉戏追逐。古道边、大桥旁老人悠闲漫步。田间地头偶尔有中年人挥锄耕种,400多人的村庄,成了世外桃源。 高地村发展到人人敬仰、羡慕的今天,除了党的领导和国家优惠政策外,他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1、古老的村规民约、祖训家风一直传承下来。在古老的石碑上,在村头巷尾的公益牌上,充分的体现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整个乡村方能和谐相处。不管出外工作还是在家务农的,每年的春节,农历的二月二或者“五月保苗”,“十月丰收”都要聚集在一起,谒拜祖宗,祭拜神灵,慰问老者,交流经验,共商未来。 2、崇文重教,人才辈出。400多口人的村庄,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目前有副厅级1人、正处级1人、正副科6人;在高学历的人才中有邱南生、邱发强。邱南生,连城县莒溪高地籍人,1968年7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理工大学毕业。1994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市优秀教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邱发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青年创新A类人才,从事房屋结构及桥梁隧道方面的科技研究。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龙岩学院的专业硕士校外导师兼职教师。目前具有中专学历的村书记邱炳辉,不仅负责村里各项的工作,还在李屋坑承包50多亩的蔬菜基地,成了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3、农工结合,经济腾飞。在家居住的群众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还多种经营,砍伐出售毛竹,挖春笋、冬笋,每年笋的产量就20万斤。有的种反季节蔬菜,有的开发旅游等等。在外经营的群众,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如邱保春、邱永春两兄弟,他们的“欧洛威”针织品还打到国外市场。邱保春还是匈牙利商会会长,邱永春董事长是明溪商会会长。邱志宏是福建健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专门生产体育用品。邱振中在新罗区搞房地产。总之,他们随着时代步伐,发展壮大。同时他们也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高地,这个令人羡慕、令人向往的传统古村落。在有远见卓识的村民打造下,必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高地村地处莒溪镇东南部,离镇政府18公里。古时是个交通要道,北到连城、东到龙岩万安,西到莒溪,南到上杭古田。水流二江(九龙江、汀江)。这里海拔1008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村庄四周高山环抱,原始森林密布,是莒溪镇最高的村寨。 建国前,高地村属朋口区三民乡(莒溪)屏中保。新中国成立后,属朋口区屏山乡,1952年4月属朋口区厦庄乡,1961年属莒溪公社高地大队,1984年成立高地村。全村五个村民小组,560多人(包括桐耕橑),耕地面900多亩,山地面积2万亩,生态公益林4千1百亩。生产资源除了种水稻之外,还有种反季节蔬菜。山上靠毛竹、春笋、冬笋收入,原始森林丰富,吊脚楼、古建筑各有特色,还是旅游的好场所。 一、高地属于红色革命村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谭震林、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高地战斗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谱写了许多壮丽的诗篇。1931年农历十一月初六,红军某部进入高地村一带,围剿反动民团。在邱尚聪(上杭人、岩(龙岩)连(连城)宁(宁洋)游击指导员)指挥下,一举消灭反动民团周焕文的主力。随后成立苏维埃政府,村苏维埃主席邱麻香。然后成立赤卫队,队长邱斯贤,成员20余人。村里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斗劣绅。 1932年4月下旬,中央红军打下漳州后,返回江西,途经屏山,其中一支部队进驻高地。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深入发动群众。在红军的宣传下。以邱继仙为首的6名青年自愿参加红军。 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后,高地村又遭受反动民团的几次洗劫报复。邱尚聪、游荣长等带领一部分队员与谭震林的队伍一起在连岩一带打游击。他们采取:“分散隐蔽,坚持斗争,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国共合作时,以谭震林为首的一部分同志参加了新四军。 1949年4月29日,高地村通讯员邱美宏受地下党的委托,在詹屋村召开屏山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屏山解放,成立屏山乡人民政府。 总之,在革命战争年代,高地的群众、赤卫队为中国革命战争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如邱麻香、邱木林、邱炳生、邱斯贤、邱维仙、邱美镗等六位同志先后被国民党和反动派杀害。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人民敬仰和发扬。 二、高地历史文化悠久 1、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莒溪先有招福寺和高地村,再有莒溪。唐僖宗时(873年)邱氏为了避黄巢之乱,南遁于宁化石壁,后迁连城北门。到邱三郎公,遂迁徙莒溪大陂潭尾,后到高地定居,至今1100多年。除了罗坊、宣和邱氏外,连城大多数地方邱姓的都出自高地。 2、古老建筑:高地邱氏家庙、水尾屋桥和永隆宫,是最老的建筑之一。邱氏家庙,为纪念开基祖三郎公而建,至今400多年。联文“渭水源流远,河南泽世长”点出邱氏的源流脉络。经过二次大修(第一次道光五年(1825年)第二次1992年),才有今天的靓丽辉煌。永隆宫也是历史悠久。从楹联看:“保唐王赤胆中心,佑百姓大显神威”,就可证明;虽然翻修几次,仍然古色古香。这幅联文为谁而写的呢?是为唐朝的宰相魏征而写的,也就是这个“永隆宫”为刚正不阿、忠心为民的魏征宰相而建。 3、文化古迹:村里原来好几副石桅杆,记载着历代先人的丰功伟业,但在文化大革命被摧毁,现只剩下几个基石。邱氏家庙里的一块碑石也是历史悠久,碑文记载着祠堂修建时在道光、咸丰年间有关山场、树木、买卖以后契约之事。 4、历史人物:邱美镗(1890—1933),1933年连城县代理县长,是位正直、开明的进步人士。1933年7月国民党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师长区寿年)进驻连城,进行围剿中央红军。当时新泉、莒溪、朋口及长汀的中复村都有部份红军和赤卫队。邱美镗是莒溪人,于是区寿年做邱的工作,叫他到红军中做策反事情,邱美镗婉言拒绝,结果惨遭迫害。邱身边的同事罗沛彰得知此事,马上回莒溪高地通知祸讯。解放后政府追认他为烈士。此事根据莒溪镇志记载。 三、古村焕新颜:高地是个古老而秀丽的村寨,最近几十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周山峦起伏,群峰耸翠,山间原始森林高大茂密。红豆杉、福楠、柳杉、阔叶林随处可见,毛竹覆盖每个山头;山间流泉飞瀑,林地鸟语花香。水泥路、石砌路、老房子(吊脚楼)、新房子、古祠堂、新凉亭有机的搭配。旧里抽新,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图。新建的水圳,清水长流,甘甜的自来水流入每家每户,亭台楼阁间小孩在嬉戏追逐。古道边、大桥旁老人悠闲漫步。田间地头偶尔有中年人挥锄耕种,400多人的村庄,成了世外桃源。 高地村发展到人人敬仰、羡慕的今天,除了党的领导和国家优惠政策外,他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1、古老的村规民约、祖训家风一直传承下来。在古老的石碑上,在村头巷尾的公益牌上,充分的体现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整个乡村方能和谐相处。不管出外工作还是在家务农的,每年的春节,农历的二月二或者“五月保苗”,“十月丰收”都要聚集在一起,谒拜祖宗,祭拜神灵,慰问老者,交流经验,共商未来。 2、崇文重教,人才辈出。400多口人的村庄,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目前有副厅级1人、正处级1人、正副科6人;在高学历的人才中有邱南生、邱发强。邱南生,连城县莒溪高地籍人,1968年7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理工大学毕业。1994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市优秀教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邱发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青年创新A类人才,从事房屋结构及桥梁隧道方面的科技研究。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龙岩学院的专业硕士校外导师兼职教师。目前具有中专学历的村书记邱炳辉,不仅负责村里各项的工作,还在李屋坑承包50多亩的蔬菜基地,成了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3、农工结合,经济腾飞。在家居住的群众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还多种经营,砍伐出售毛竹,挖春笋、冬笋,每年笋的产量就20万斤。有的种反季节蔬菜,有的开发旅游等等。在外经营的群众,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如邱保春、邱永春两兄弟,他们的“欧洛威”针织品还打到国外市场。邱保春还是匈牙利商会会长,邱永春董事长是明溪商会会长。邱志宏是福建健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专门生产体育用品。邱振中在新罗区搞房地产。总之,他们随着时代步伐,发展壮大。同时他们也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高地,这个令人羡慕、令人向往的传统古村落。在有远见卓识的村民打造下,必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村落历史文化
二、高地历史文化悠久 1、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莒溪先有招福寺和高地村,再有莒溪。唐僖宗时(873年)邱氏为了避黄巢之乱,南遁于宁化石壁,后迁连城北门。到邱三郎公,遂迁徙莒溪大陂潭尾,后到高地定居,至今1100多年。除了罗坊、宣和邱氏外,连城大多数地方邱姓的都出自高地。 2、古老建筑:高地邱氏家庙、水尾屋桥和永隆宫,是最老的建筑之一。邱氏家庙,为纪念开基祖三郎公而建,至今400多年。联文“渭水源流远,河南泽世长”点出邱氏的源流脉络。经过二次大修(第一次道光五年(1825年)第二次1992年),才有今天的靓丽辉煌。永隆宫也是历史悠久。从楹联看:“保唐王赤胆中心,佑百姓大显神威”,就可证明;虽然翻修几次,仍然古色古香。这幅联文为谁而写的呢?是为唐朝的宰相魏征而写的,也就是这个“永隆宫”为刚正不阿、忠心为民的魏征宰相而建。 3、文化古迹:村里原来好几副石桅杆,记载着历代先人的丰功伟业,但在文化大革命被摧毁,现只剩下几个基石。邱氏家庙里的一块碑石也是历史悠久,碑文记载着祠堂修建时在道光、咸丰年间有关山场、树木、买卖以后契约之事。 4、历史人物:邱美镗(1890—1933),1933年连城县代理县长,是位正直、开明的进步人士。1933年7月国民党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师长区寿年)进驻连城,进行围剿中央红军。当时新泉、莒溪、朋口及长汀的中复村都有部份红军和赤卫队。邱美镗是莒溪人,于是区寿年做邱的工作,叫他到红军中做策反事情,邱美镗婉言拒绝,结果惨遭迫害。邱身边的同事罗沛彰得知此事,马上回莒溪高地通知祸讯。解放后政府追认他为烈士。此事根据莒溪镇志记载。
村落民俗文化
1、古老的村规民约、祖训家风一直传承下来。在古老的石碑上,在村头巷尾的公益牌上,充分的体现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整个乡村方能和谐相处。不管出外工作还是在家务农的,每年的春节,农历的二月二或者“五月保苗”,“十月丰收”都要聚集在一起,谒拜祖宗,祭拜神灵,慰问老者,交流经验,共商未来。
村落自然环境
高地是个古老而秀丽的村寨,最近几十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周山峦起伏,群峰耸翠,山间原始森林高大茂密。红豆杉、福楠、柳杉、阔叶林随处可见,毛竹覆盖每个山头;山间流泉飞瀑,林地鸟语花香。水泥路、石砌路、老房子(吊脚楼)、新房子、古祠堂、新凉亭有机的搭配。旧里抽新,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图。新建的水圳,清水长流,甘甜的自来水流入每家每户,亭台楼阁间小孩在嬉戏追逐。古道边、大桥旁老人悠闲漫步。田间地头偶尔有中年人挥锄耕种,400多人的村庄,成了世外桃源。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