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庙前镇芷红村

芷红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南部,村落群山环抱,南接丰图村,北与芷溪、芷星两村紧密相连。是一个隐藏在群山环抱的规模庞大的绝美古村,海拔200多米,背倚桃源山脉,辖2个自然村(芷红、背园)。村庄地势平坦,属于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芷溪河穿村而过。蜿蜒曲折的溪流清澈见底,几百年来黄杨两姓先祖和睦相处,兴建高堂华屋百余座,错落有致。村庄森林资源丰富,辖区内天然面积19569亩,生态林4055亩,耕地面积1680亩,林地面积15421亩,有林地面积12845亩。主要植被为香樟、楮栲类、松、杉木等,村中间有古树30多株。

芷红村有4606人,以黄、杨两姓为主,黄氏由峭山公脉系化公往下,明初由连城楮岭迁至芷红开基、至今约600多年历史,已繁衍24代。杨氏为程门立雪杨时脉系,明初杨九三郎公从连城杨家坊迁至芷红开基,至今700余年,繁衍26代,祖辈以耕读传家,明末黄氏万德、万诚兄弟二人在桃源山兴建书院“桃源精舍”遂开启连南书香文化,至民国共涌现像黄颖成、黄昂等秀才、举人、进士100多人。清康乾盛世,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盛况空前,芷红先民便开始走经商之路,出现像黄澄川、黄耸山、杨云岩、黄祖香等富商,经商致富不忘本,现尚存许多凉亭、桥梁、祖屋、庙宇、学堂、古街巷等,这些富商捐资修建,现村落传统风貌保存较完整。 芷红村现保留的传统建筑主要以砖木建筑为主,建筑格局普遍采用客家九厅十八井建筑样式及宫廷式遗风的宗祠建筑,当地素有“千斤门楼四两屋、三分厅堂七分门庐”之说,芷红村的古建筑门楼及内部雕刻都非常讲究,用的题材也非常丰富,门楼色彩鲜明,建筑多样、有客家风格、潮汕风格、徽派风格、晋派风格、园林式风格;砖雕、石雕、木雕、泥塑、灰塑、彩塑等应有尽有,且大部分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澄川公祠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杨辉公祠、龟山公祠、福安堂、吉昌堂、孚吉堂、培兰堂、谷堂等7座古建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旺公祠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牌楼、木牌楼更是精雕细刻。雕刻题材以24孝、榴开多子、凤舞牡丹、喜上眉梢、三阳开泰、八仙过海等为主,屋檐普遍采用寿字瓦当做滴口,地板以三合土地板为主。现村落以大夫第建筑群、十字街、观察第等几片古建筑群保存比较集中。

村落全景展示
村落历史文化

芷红村现保留的传统建筑主要以砖木建筑为主,建筑格局普遍采用客家九厅十八井建筑样式及宫廷式遗风的宗祠建筑,当地素有“千斤门楼四两屋、三分厅堂七分门庐”之说,芷红村的古建筑门楼及内部雕刻都非常讲究,用的题材也非常丰富,门楼色彩鲜明,建筑多样、有客家风格、潮汕风格、徽派风格、晋派风格、园林式风格;砖雕、石雕、木雕、泥塑、灰塑、彩塑等应有尽有,且大部分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澄川公祠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杨辉公祠、龟山公祠、福安堂、吉昌堂、孚吉堂、培兰堂、谷堂等7座古建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旺公祠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牌楼、木牌楼更是精雕细刻。雕刻题材以24孝、榴开多子、凤舞牡丹、喜上眉梢、三阳开泰、八仙过海等为主,屋檐普遍采用寿字瓦当做滴口,地板以三合土地板为主。现村落以大夫第建筑群、十字街、观察第等几片古建筑群保存比较集中。

村落民俗文化

芷红村历史悠久传统民俗异常丰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市级非遗,其中芷溪花灯历经近千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现今独具特色,名扬四方的芷溪花灯文化。游花灯是为了祈福,同时也可以增进亲友邻里的感情。如今,村民们还通过花灯宣传计生国策、家风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给花灯赋予了时代的内涵。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芷溪花灯主要分上下两部分,共99盏火。上部分称"宝盖",为里外、上下各三层的六角一体阁楼,阁内为各类人物造型,绘花鸟鱼虫,写吉祥祝语,盖顶镶玛瑙,共35盏火。上层为5个牡丹花灯5盏火,内层6盏火;中层为6个凤鸾灯6盏火,内层6盏火;下层为6个鳌鱼灯6盏火,内层6盏火。中层和下层各连一厢走马灯,"上火"后二者反向旋转,凤头鳌首缀五彩细珠。下部分为花灯主体,分里外三环,共64盏火。中轴2个灯,上为宝伞纱灯,互邻并排3盏火,下为花壶灯1盏火(过去为垂直层叠的3盏火,因技术问题改为1盏火,但原先3盏火亦称1盏);中环为6串30个灯30盏火,一般为六角宫灯,也有牡丹灯或花钵灯;外环为5串30个花篮灯30盏火。芷溪花灯是中国传统农耕时代的文化遗产,客家先民承载的精神财富

村落自然环境

芷红村自然环境优美、有桃源精舍田园风光、有芷溪河湿地、有沿河景观等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