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溪乡书京村
书京村位于尤溪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9公里,乡政府4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的古老村落,迄今有640多年的历史。由书山和京岭两个自然村组成,缘于各取两个自然村的首字而得名。全村土地面积8280亩,6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60人,由邱陈两姓氏组成。
书京村有2座土堡、2座宗祠、1座古书院、2座古寨遗址、保存完好的80余幢古民居,其中清代建筑14幢,面积达17121平方米。书京村地处戴云山脉北段以西,自然概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平均海拔450米,村落西北高东南低,面向无数岩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充沛,气候宜人。 村内有一条从尤溪县城通往德化、泉州的古驿道,两个自然村之间还有一条3000多米长的由青石板铺设而成的古石道。
书京村自古以来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构造恢弘、结构奇特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2012年书京村被列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2013年书京土堡群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书京村被评为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6年书京村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20年12月,书京土堡景区被评为国家“AAA”景区,书京村素有“天然氧吧”和“小桃源”之美称。
村落历史文化
书京村中的书山自然村俗称书坪,原为福建省延平府尤溪县廿五都龙溪境书山保,迁自尤溪廿五都黑藤坑村,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在书山村定居至今647年,是邱氏家族村落。 元朝初期,世华公由宋庠生中元初举人,由举人会试钦赐进士,选任广东湖州府经历。
公元1961年,书山、京岭及莒洋从洋尾大队分开后,由书山与京岭组成一个大队,各用其首字取名,故称“书京”。现隶属三明市尤溪县台溪乡书京村。
书京村土堡与古寨同存----寨堡文化。书京土堡群及古寨为我省罕见乡土防御性建筑,为研究福建地区土堡类型、山区民居防御性建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现存清朝年代建造的传统建筑群(故居、祠堂、民屋等)的布局、形制、脊饰等及自然理念、风水理念,展现了古代匠师和当时人们的审美理念、民居建造工艺精巧、木雕、彩画、石雕、心理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为研究当时社会的民俗学、礼学、风水学、环境生态学以及邱氏陈氏的家族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书京村后岭上有条为往来闽南等地必经的古道----古驿道,村内一段为古墟场。古驿道宽度为二米以上,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村内有2000多米的古村道,全是用石块、青石板铺砌而成,台阶分级清楚,贯穿书山、京岭两个自然村。
书京土堡群尤其以光裕堡、瑞庆堡最为突出。在福建山区木构建筑中独树一帜,风格奇秀,堪称“闽中瑰宝、神州奇葩!”。
村落民俗文化
书京村保持着与众不同-----民族风俗。闽中的乡村妈祖,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财源广进,民众安康,每年九月初九后迎神,从书京村的书山开始,京岭结束,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八月初一至十五为扫墓(区别传统清明节扫墓的风俗),八月初一,全村每家每户都要参加祭扫祖墓活动,每年按组分配祭扫的墓穴,按户轮流作首,负责置办祭品和菜肴;每年元宵迎灯会,十五前第一夜是迎龙筋,从四斗马仙庙山顶开始,一路迎到宗祠面前草坪并进行舞龙,共迎三个夜。
书京村至今保持着传统的民族风俗,有七月十五中元节祖祠祭祖、八月初一至十五祭祖墓、闹嫁哭丧,建新房上梁、新婚闹洞房、娘舅拿大红蜡烛都要说好话唱山歌,也有春节团拜、节假日集会、走亲访友串门、文体活动等新习俗。
书京村还保存着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溪手工粉干制作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织机织造纻布技艺”,手工造纸,迎神等,一直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