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永福镇桂洋村

      桂洋村地处永福镇的西北部,与镇驻地永福圩直距23公里,与漳平市区直距40公里,辖桂洋、可庆、盖德洋、梧坑林等自然村,村委会设桂洋。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地处高山开阔盆地,民居集中在桂洋、可庆、盖德洋、梧坑林。人口246户117人。森林面积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人工造林面积2.4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3.1万亩。 当地“福仙宫”对联为证,南宋时期(1127年左右)实村名为“高洋”,意寓胜地出人才。至清乾隆年间,当地出一国子监陈丹香将原名改为今名。该村信仰福仙宫神像氛围浓厚,历史悠久,宫中供奉着一单身披道袍的神像,名曰宣丰大帝,“民间又叫‘道医’”,四个自然村均有福仙宫或分庙,是民间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主种高山蔬菜,兼营林业,盛产毛竹、花卉,是永福镇唯一一个露天大面积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的村。 桂洋村的二大宝:即古红豆杉树和福仙宫。古红豆杉树是世界珍惜濒危野生植物,其主杆直径约80余公分,树龄二百余年,树冠高耸浓绿、枝繁叶茂,给桂洋村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村民对其呵护有加。如今这棵古红豆杉树在村民的世代守护下,至今依然葱郁挺拔,生命力十分旺盛。 福仙宫,是一座有着八百余年历史的庵庙,已被例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桂洋福仙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目前宫中还保存着宋绍兴二十一年(1152年)状元陈俊卿撰写的对联。宫中还保留着六百多年前的山水壁画。宫庙内供奉的是宣封大帝。八百多年来,庇佑着桂洋村村民。 桂洋的二大特色产业:毛竹和高山反季节蔬菜。拥有世代传承的毛竹林约3000多亩,年产毛竹6000多吨,年产值达180余万,为村民带来了良好的收益;高山反季节蔬菜1000多亩,主产四季豆、白菜、茄子等,年产3000多吨,年产值达200余万,是桂洋村的重要产业之一。

桂洋村地处永福镇的西北部,与镇驻地永福圩直距23公里,与漳平市区直距40公里,辖桂洋、可庆、盖德洋、梧坑林等自然村,村委会设桂洋。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地处高山开阔盆地,民居集中在桂洋、可庆、盖德洋、梧坑林。人口276户965人。森林面积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人工造林面积2.4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3.1万亩。 桂洋村具有怡人的气候环境、良好的生态条件、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和有百年古民居群、万亩生态公益林,古寺庙,红豆杉树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中古民居集中连片,甚为壮观,建筑精美。 毛竹和高山反季节蔬菜是桂洋的两大特色产业。拥有世代传承的毛竹林约3000多亩,年产毛竹6000多吨,年产值达180余万,为村民带来了良好的收益;高山反季节蔬菜1000多亩,主产四季豆、白菜、茄子等,年产3000多吨,年产值达200余万,是桂洋村的重要产业之一。 近年来,桂洋村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全村生活环境,新建垃圾池12个,购买30个垃圾桶在全村安放,配备4名保洁员,完成20公里道路硬化,并在村主干道架设48盏路灯,方便群众出行安全。大力推进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农田设施,促进了全村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并取得了成效。

村落历史文化

桂洋村地处永福镇的西北部,与镇驻地永福圩直距23公里,与漳平市区直距40公里,辖桂洋、可庆、盖德洋、梧坑林等自然村,村委会设桂洋。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地处高山开阔盆地,民居集中在桂洋、可庆、盖德洋、梧坑林。人口246户117人。森林面积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人工造林面积2.4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3.1万亩。 当地“福仙宫”对联为证,南宋时期(1127年左右)实村名为“高洋”,意寓胜地出人才。至清乾隆年间,当地出一国子监陈丹香将原名改为今名。该村信仰福仙宫神像氛围浓厚,历史悠久,宫中供奉着一单身披道袍的神像,名曰宣丰大帝,“民间又叫‘道医’”,四个自然村均有福仙宫或分庙,是民间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民主种高山蔬菜,兼营林业,盛产毛竹、花卉,是永福镇唯一一个露天大面积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的村。 桂洋村的二大宝:即古红豆杉树和福仙宫。古红豆杉树是世界珍惜濒危野生植物,其主杆直径约80余公分,树龄二百余年,树冠高耸浓绿、枝繁叶茂,给桂洋村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村民对其呵护有加。如今这棵古红豆杉树在村民的世代守护下,至今依然葱郁挺拔,生命力十分旺盛。 福仙宫,是一座有着八百余年历史的庵庙,已被例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桂洋福仙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目前宫中还保存着宋绍兴二十一年(1152年)状元陈俊卿撰写的对联。宫中还保留着六百多年前的山水壁画。宫庙内供奉的是宣封大帝。八百多年来,庇佑着桂洋村村民。

村落民俗文化

桂洋的福仙宫,是一座有着八百余年历史的庵庙,已被例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桂洋福仙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目前宫中还保存着宋绍兴二十一年(1152年)状元陈俊卿撰写的对联。宫中还保留着六百多年前的山水壁画。宫庙内供奉的是宣封大帝,“民间又叫‘道医’”。桂洋村信仰福仙宫神像氛围浓厚,历史悠久,四个自然村均有福仙宫或分庙,是民间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桂洋福仙宫是供奉宣封大帝吴真君的主要宫殿,几百年来先人崇拜神医留下了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和风俗习惯及众多民间传说。 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福仙宫里供奉神像主要是宣封大帝,其左右将有两位,左边是三公王侯,右边是五显大帝。两边还有两尊左称“砂仁”和右称“宰相猪”,共有五尊神像。待每年文化节,这五尊神像都要一起出动,由信士分别抬着佛轿,敲锣打鼓开道。 福仙宫每年四季的“头家”一般是轮流抽签组成。有四个负责人收款集资,采购贡品。因为福仙宫是宣封大帝吴真人神灵自选在桂洋兴建的,是祖宫,所以它不必到别处去刈火。而三公王侯要到“蕉山”进香刈火。五显大帝要到苦笋林尖进香刈火。仁主王公要到万安孔堂进香刈火。 说起“跳神”,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桂洋当地传说吴真人辞世升天,常会下凡来现身。三公五显也会来现身。“跳神”在桂洋是常见的事,跳神者是神明的化身。跳神中请火,过火星最为惊人,一大堆柴火烧了三天三夜,像火焰山一样,跳神者敢闯入火海,人身却平安无事。过火星也并不是年年都有的事,这是众信士信仰,由宣封大帝“跳神”下诏,有跳神者指挥才行。这是消灾纳福,祛邪求平安的民俗民情。请火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香火缭绕那一瞬间,在场的人亲眼目睹在同一时刻有五位中老年人同时跳神。据说他们是宣封大帝、三公王侯、五显大帝、砂仁、宰猪将军。前来迎神拜佛的人都感到很惊奇,感到吴真人就在眼前,敬神如神在。      

村落自然环境

桂洋村地处永福镇的西北部,与镇驻地永福圩直距23公里,与漳平市区直距40公里,辖桂洋、可庆、盖德洋、梧坑林等自然村,村委会设桂洋。总面积38.8平方公里。地处高山开阔盆地,民居集中在桂洋、可庆、盖德洋、梧坑林。人口246户117人。森林面积5.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人工造林面积2.4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3.1万亩。 村民主种高山蔬菜,兼营林业,盛产毛竹、花卉,是永福镇唯一一个露天大面积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的村。 桂洋村的二大宝:即古红豆杉树和福仙宫。古红豆杉树是世界珍惜濒危野生植物,其主杆直径约80余公分,树龄二百余年,树冠高耸浓绿、枝繁叶茂,给桂洋村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村民对其呵护有加。如今这棵古红豆杉树在村民的世代守护下,至今依然葱郁挺拔,生命力十分旺盛。 桂洋的二大特色产业:毛竹和高山反季节蔬菜。拥有世代传承的毛竹林约3000多亩,年产毛竹6000多吨,年产值达180余万,为村民带来了良好的收益;高山反季节蔬菜1000多亩,主产四季豆、白菜、茄子等,年产3000多吨,年产值达200余万,是桂洋村的重要产业之一。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