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贡川镇集凤村

 集凤村是一个千年古村,整体风貌保存完整,聚落背山面水发展,符合传统农业社会中最佳的人居环境。

集凤村位于永安市北部,村域总面积6.33平方公里,距永安市区16公里,205国道、泉三高速公路贯穿境内,距贡川互通口1.6公里。沙溪和胡贡溪在此交汇,周边群峰环列,生态环境良好,聚落背山面水发展,营造出与自然直接交融的居住空间,形成了传统农业社会中最佳的人居环境。村庄整体风貌保存完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贡川古镇的核心区,建筑类型众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是闽中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落历史文化

集凤村历史悠久,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时任朝廷御史中丞陈氏入闽始祖陈雍,为避即将到来的社会动荡,举族迁徙定居固发冲(今集凤村),建设家园,繁衍生息,逐渐演变成村落,集凤村遂成为八闽陈氏家族的发源地。集凤村地处闽江中游沙溪河与胡贡溪交汇处,水系发达,历史上,唐、宋、元、明隶属延平府沙县二十六都管辖,是延平府往来汀州府的必经之地,作为重要的水陆驿站,商旅集聚,贸易往来,逐渐发展成为八闽闻名的商贸集市。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新科探花陈瓘以“发口草席”(集凤村所在地古称“发口”)进贡朝廷,宋神宗下旨改为“贡川”,一直沿用至今。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永安设县后,归属永安县二十六都源长社辖域。据明朝万历年间《永安县志》第四卷,“城池”上记载,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贡堡”城墙建立,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贡川这个风水宝地,形成的多姓氏聚族而居的“以宗祠为中心围合、以同姓氏宗亲族人合居”聚落族姓单元构成形式,体现浓郁的宗族文化特色。多文化的交融,大大促进了村落商贸的发展,知名度越来越广,素有闽水陆要冲和永邑北大门之称。民国时期,为贡川区第二保。解放后,1950年2月属第三区(大湖)贡川乡。1952年8月属第三区(贡川)贡川乡延凤管理区。1954年8月属贡川区贡川乡。1958年10月属贡川人民公社。1961年撤区并社为集凤生产大队,1967年文革期间集凤大队改为东风大队,1980年又恢复为集凤大队。1984年2月改为集凤村,延续至今。

村落民俗文化

集凤村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贡席制作手艺、古琴、闽笋制作工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官丸烧麦宴、吹打乐、龙船歌,还有传统的生产习俗、文化民俗、民间艺术等。贡席作为古代进贡朝廷的物品,历史悠久,并以耐用、吸汗、冬暖、夏凉而闻名,为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杨表正是我国明代音乐史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音乐家,江派古琴艺术的杰出代表,贡川,因《重修古琴琴谱》存世的古琴大师杨表正诞生、生活于此而与古琴结下渊源,享有“南国琴城”之称。竹笋是闽西北的山珍,贡川特产的白笋干有着悠久的历史,制作工艺精细,因其笋质肥嫩,笋花金黄,味道鲜美,历来驰名中外,素负“闽笋”盛名,《汀州府志》卷二《自然地理》一文中称其为“闽西八大干”中的佼佼者。官丸烧麦宴是流行于贡川的一种传统饮宴风俗,从明代相沿至今,最初因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饮宴,蔓延至民间的婚宴、寿宴、接风、饯行等宴会。五百多年来,不断融入当地饮食习惯和特点,形成了当地宴请的最高礼仪。吹打乐是由打击乐器和唢呐等结合在一起演奏的民间器乐体裁,集凤村历史上一直有演奏吹打乐的习俗,每逢红白喜事、庙会和节庆等,吹打乐演奏是必不可少,体现了古人劳逸结合的生活行为。龙船歌起源于宋代,集凤村水域宽广,造就了当地龙舟文化盛行的氛围,赛龙舟时大家边唱边划,好不热闹。另还有迎神、三月三庙会、祭祖、婚茶和迎铁枝等民俗文化。

村落自然环境

集凤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1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688毫米,无霜期310天。村落依山傍水而建,地貌为山地,沙溪河与胡贡溪在此交汇,周边群峰环列,生态环境良好,聚落背山面水发展,营造出与自然直接交融的居住空间,形成了传统农业社会中最佳的人居环境,选址体现“天、地、人”三统一思想,符合风水理论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基本格局。街巷空间、传统民居院落布局与山水格局有机相应、结构组织逻辑性强,历史上形成的多姓氏聚族而居的“以宗祠为中心围合、以同姓氏宗亲族人合居”的聚落族姓单元构成形式,体现浓郁的宗族文化特色,街巷空间骨架以祠堂、家庙为中心族姓民居围合并向外有机展开,各族姓群落间的有机融合、形成村落独特的格局。村内有古街巷4条,总长度846米,街巷格局保存完整,街巷风貌保存较好;有特色民居80多处、祠堂9处、庙宇5处、古城墙、城门5座、古码头3处、古廊桥1座以及书院遗址1处等。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