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云山村
雁飞山乡、宗祠传脉
云山村是由云坪、楼洋、金山三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部,雁石镇区南部,毗邻国家4A级风景区龙崆洞。村落位于云山盆地,群山环抱,林木茂盛,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村庄占地面积150亩,坐落在一片向阳的缓坡风水宝地上,背靠青山,左右溪水环流,自然形成北高南低的地势走向,造就了既高低错落又相对平缓的宜居山村景象。
村落历史文化
传说万五郎公是龙岩董邦开基祖万一郎公之四子,万五郎次子董胜荣(号泉机公)于明朝初年迁移到易婆村(今岩山玉宝村)以养鸭谋生。 后来,泉机公娶妻生二子,长子成德,次子成惠,泉机公长子成德可谓人丁兴旺,共生了6个儿子,老大祖聪开枝到横坑(今云山村),老二祖和老四祖禄、老五留在玉宝,老三祖善迂岩山芹元,老六迂铁山谢家邦。因此,祖聪也成了云山董氏开枝公祖。 祖聪自开枝迁入以来,云山的董氏后裔枝繁叶茂,源远流长,血脉永旺,它以其勤劳、聪慧丽质,创建家园,承前启后。历史上董氏先人,业绩昭彰、功德彪炳。 解放前,该村为云坪保,属黄陈联保、厦和乡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建云坪村、云坪大队;1984年体制改革后建云山村。
村落民俗文化
云山村作为龙岩采茶灯的重要发祥地,当地的采茶灯传统源远流长。从前,采茶灯都是师傅传徒弟手把手带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有了更具规模的采茶灯学艺班,女孩们从小便可以入班学习,也要学习数年,到了十多岁才可上台表演。 云山采茶灯,由两个人饰演茶婆领着九个采茶姑娘和一个丑角进行表演,配上八种乐器组成的乐器班子共二十个人便能上演一出精彩的采茶灯。整出采茶灯的表演通过舞蹈、歌唱配合隐约,展现了四季采茶姑娘不同的工作,辛劳中夹杂歌声玩笑,体现出采茶的辛苦与云山人的开朗不畏辛劳。 采茶扑蝶舞原称扑蝶灯,是流传已久的一种汉族民俗舞蹈。舞曲表现的是一群采茶姑娘在采家茶时被身边的彩蝶所吸引,因而丢下茶篮而去扑捉彩蝶的情节。最初在元宵节闹花灯时表演,由4个姑娘一手拿着花蝴蝶,一手拿着圆纸扇,作拍蝶状,且歌且舞。唱词为一年里十个月的花名和农事,意在欢庆新春佳节的同时,安排好一年的农事,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表现了汉族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喜悦心情。整场舞蹈动作热烈奔放,刚柔兼备,动静相济,质朴自然无矫揉造作之态。扑蝶者热烈适度,风韵美丽而不妖,自然逼真,泼辣执着,雅趣横生而不媚,高尚纯洁,幽默诙谐。放蝶者天真烂漫,活波可爱,无拘无束,勇敢执着,至真至纯,把人与自然混为一体,达到了抒发情感的入化境界,蝶舞的形式表达出一场旷古空前的动人情缘。
村落自然环境
云山村布局舒展,建筑与山水相谐,总体风貌保存较好。村落周边山清水秀,林木茂盛。溪水始于东北山间,顺着沟渠顺流而下,使水道密布于村庄中,形成错综复杂的村落水系网。 村中建筑形态依山就势,适应气候并形成多元共生的开放性空间。建筑材料多为传统的生土、砖、木,因地制宜并表现出良好的地域依存性。 村内传统风格的民居建筑群,泥墙青瓦鳞次栉比,屋顶绵延更迭、错落有致,真实地记录了闽西民居文化特色,反映出明、清至民国以来发展演变的历史。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