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童坊镇彭坊村
彭坊村是一个具有700多年的历史村庄。属武夷山脉南段东支构成的东部中山盆地。历史悠久,土地肥沃,森林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
彭坊村位于福建省西南部,长汀县东部,距县城30公里、距镇政府9公里。通过650县道与集镇相连。全村含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有452户,共1868人,是一座有700多年历史村庄,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这里保存明清文化古迹众多,有县文保单位2个,有7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及历史文化建筑。特别是原汀东县苏维埃政府红光区旧址大店哩等故居。
村落全景展示
村落历史文化
彭坊村历史悠久,相传彭祖源自大彭民国。三国时期,因避战乱,彭坊始祖“四郎公”辗转中原,迁徙至此开基立业、繁衍生息。据平原山广福院的碑记和《鉴汀汇考》、《长汀县志》记载:广福院创建于南唐保太三年(公元945年),是汀州最古老的寺院。元代初期是彭坊的鼎盛时期在此定居,彭坊古村落是龙溪河与童坊河(闽江河)的交汇处,是古汀州通往连城、宁化、清流等地的必经之地,是水陆运输交通中转站,自古商贸繁荣,码头、街巷、古民宅是古村落历史的见证。 彭坊村是原苏区红光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大革命时期,彭坊人民举起红旗参加革命斗争,由早期革命骨干彭慕贤主持,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等亲自命名成立“红光区”。土地革命战争以来,朱德、童小鹏、张鼎丞、王仰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战斗足记。苏区时期,红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建红色政权积极投入拥军支前运动,是一片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的热土。 解放后,先后命名为“彭坊乡、彭坊公社”。下辖十乡,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65年改制后,划为童坊公社(后更名为“童坊镇”)管辖至今。 2013年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从2010年至今已有2个省非遗、3个市非遗。2015年入选省第一批传统村落;2016年4月列为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9被列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省森林村庄。同年又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名单。
村落民俗文化
彭坊村市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建村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大革命时期,是苏维埃政府汀东片区唯一红色政权。苏区时期,创建红色政权积极投入拥军支前运动,仅彭坊村就有30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是一片具有深厚的红色底蕴的热土。彭坊村自古以来是一个民风淳朴、物阜民丰的客家山村,经过千年的积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尤其表现在非遗传承民俗文化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坊刻(凿)纸龙灯(距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和伏虎禅师信俗文化(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每年元宵节正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为省非遗刻(凿)纸龙灯、抬着神像伏虎禅师民俗文化巡游逛街活动。在夜幕中舞动长龙雄伟的身姿,村民们的欢快呐喊声于鼓乐鞭炮声汇集在一起,浓厚的地方色彩绘出一幅民俗闹元宵的喜气图,是这里自古至今沿袭的盛会盛事。 市级非遗单人踩船灯俗话“妞船婆子”,据说源自人们为纪念乾隆27年下江南时设祭坛求雨,缓解了当年旱灾的功德,每年正月元宵节及其他节假日都有进行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市非遗稻草龙起源于刻(凿)纸龙灯后距今有300余年历史,每年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为庆祝早稻丰收、缅怀已故先人和驱除鬼神而举行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村落自然环境
彭坊村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一面靠后龙山,两面临河属河谷三角盆地。彭坊村部在此盆地上生长发展,既有山之韵、又充满了水之灵气,展示了古村枕山、环水,面屏的山水格局。现状山体楼被树木保护保存完好,珍贵树名木比比皆是。据统计居民点附近古树名木约有12株,百年以上古树约300株,其中两棵为古树王(一棵为南紫薇——菩萨树,树经约1500年,因上世纪伏虎祖师神像藏于此处,称为拍菩萨树;一棵为甜槠,又称园槠)。山体丹霞地貌奇特,巨石嶙峋,如“霸王别姬岩”、“将军岩”、“一线天”、“石燕湖”、“石猿洞”等。童坊河是闽江河流的重要支流,在古时陆路交通较为闭塞的时代,船运是主要的交通、货物集散方式。主要依托河道繁忙的船运功能,成为一个经济交通的要地,一个码头要塞。古桥——多福桥位于龙溪河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原为“联姻桥”;古驿道,据《汀州府志》记载,长汀“邑中山多原少,车不方轨”,古时是古汀州通往连城、四堡、宁化、清流等地的陆路交通要道,是中转站,古代官商、盐商、贾商的必经之地;古码头是童坊河与龙溪河作为闽江支流源头之一,古时是水路交通河水陆交通转换的重要中转站。码头、台阶系船只缆绳的石柱依旧如故。以及其他古街、古井等等的历史环境。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