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岩前镇大布村
岩前镇大布村位于闽粤交界处、武平县最南端,是入闽第一村,区位条件优越。国道205线、长深高速公路贯穿而过,有19个村民小组,人口总数1075户,人口4228人。全村耕地面积2394亩,山林13060亩,村域面积10.46平方公里。主要产业种植烤烟、水稻、蔬菜、花卉等为主
公元994年(宋淳化五年)武平县置县,大布村属禾平乡,至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改乡为里。1515年(正德十年)增岩前里,大布村为岩前里大布坊。本村有王氏先祖仕宝公开基,至今约560年。陆续有陈、林等5个姓氏迁入。
村落历史文化
一、客家人开发闽粤赣边。 大布村各姓氏先祖为客家人,伴随着北方汉民南迁之历史洪流,客家人与在闽粤赣边的畲瑶等少数民族融合,开草林丛莽之中拼荆斩棘,开发闽粤山区,从明代陆续开发至今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良田万亩,物产丰饶。听村中耆老言大布村古称大树村,曾经古树参天,常为盗贼出没之地,由此印证大布村建村开发的过程,就是一部客家人开发山地的艰苦奋斗的历史。 二、湖广填四川,支持国家政策移民四川开发创业。 清朝康熙、雍正“湖广填四川”时期,大布陈氏玉京公后裔大举迁川,据族谱记载,迁川者达百余人。现有联系上从大布村上、下陈屋一脉迁四川宜宾南溪、长宁、江安等地的子孙后裔即有20000余人之众。 三、红色火种不灭,革命精神永存。 仙佛寺和松树堂居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党我军闽粤赣纵队老游击队员王仲琳等一大批老革命同志的接头地点,它依大山而建的特殊地理位置,为我党游击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的会议场所,为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缺少的功绩。村民陈新贵为共产党的地下联络员,曾在其居所兰桂居收留游击队员。
村落民俗文化
一、定光古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定光古佛信仰产生于北宋年间,在武平岩前狮岩修炼成佛的,也是历史上唯一被钦赐封为“定光佛转世”的高僧,大文学家苏东坡、黄庭坚、著名诗僧惠洪、历代地方政要等都曾撰写诗文,从定光古佛羽化的宋淳化年间至现在已经有1100年的历史了,和妈祖信仰(公元987年)同一个时代,是客家保护神。大布村共有6姓,均有“打蕉”习俗,将客家保护神定光佛从寺庙抬起请进宗祠准备食物祈求风调雨顺、全族平安。 二、闹元宵习俗 几百年来,大布村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宗族制度,每年元宵节时祠堂更是热闹,大布村各姓氏一直有闹祠堂的习俗。到元宵那天,白天大家忙着祭祖墓,晚上又请到民间文艺队、准备好烟花爆竹到祠堂大闹一番,感谢祖宗保佑大家又过完平安丰收的一年,同时为新的一年祈福。而且当年添新丁的各个家庭会在当晚挂灯笼布置祠堂,并备好盛宴款待所有亲族。
村落自然环境
大布村靠近岩前狮岩、广东丘逢甲故居和 蕉岭县长潭旅游区。主要的客源市场以本 地及岩前镇、龙岩市等区域近程旅游客源 为主,以邻近的闽粤赣大中城市客源市场 为辅。 一闽粤边客家文化古村 六姓聚族而居,区域传统文化保留完好 大布村环山绕水,六姓(王、吴、陈、林、黄、温)聚族而居,呈 现田屋相间的村落格局;村内保留传统宗祠文化和宗祠建筑,六姓 宗族各有其宗祠,民居都是紧邻宗祠而建;宗祠内供奉着历代先祖, 是每位村民的精神信仰,宗祠也是大家追思先祖美德,传承先祖筚 路蓝缕精神的象征。 境内的林屋和吴屋古民居建造于300多年前,以宗祠为中心,扇形 从里到外分四个层次建设而成,其特殊的外形和巧妙的结构呈现出 雄伟壮观的景像。 三、红色火种不灭,革命精神永存 岩广革命重要基点村 仙佛寺和松树堂居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党闽粤赣纵队老游击队员 王仲琳等一大批老革命同志的接头地点、会议场所。村民陈新贵是 共产党的地下联络员,曾在其居所兰桂居收留游击队员。
村镇承诺书
乡村协议承诺书.pdf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