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拿口镇池下村

 池下村位于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东片,距邵武城区52公里,比邻建阳区书坊乡,是省级畲族少数民族村。全村拥有耕地面积2599亩,山林面积4.16万亩。池下村是省定畲族少数民族村,下辖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共314户12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13人,占全村人口59.2%,主要姓氏:兰、雷、钟。村农产品主要以毛竹、杉木、烟叶、大米和竹荪为主,以及杨梅、黄精等特色农业。

近年来,池下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笃行不怠,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池下村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严格落实生态林保护管理办法,保护了6400余亩的原始生态林,且不断植树造林,增加阔叶林面积,为传承打造池下“绿水青山地灵人杰”的优良传统做出贡献。竹产业方面池下村以小组为单位成立了兴竹毛竹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辐射带动林业产业,将一些无人在家无法管理和一些生病倒伏的竹林,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一方面有效提高了竹材品质,得到用户的一致认可,成为远近闻名的“池下竹”。另一方面促进水土保持和山林涵养,间接提高林农生活水平。中草药方面,池下村不断发挥劳动人民的智慧,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黄精、铁皮石斛、七叶一枝花等中草药,同时,保护了600余株野生乌稔树茁壮成长,真正做到靠山吃山护山。也为传承畲族民俗文化,供应畲族乌饭高品质主材提供了保障。

村落历史文化

池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紧紧围绕池下“万顷森林、千年古刹、百年畲村、龙脊梯田、红色堡垒”特色名片谋划发展,积极对接林业、自然资源、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部门,以拿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抓手全面助力池下文旅产业发展。其中,复耕龙脊梯田长年闲置的230亩抛荒梯田,致力打造畲村“天福大米”特色品牌,并结合挖掘百年畲村农耕文化,推广健康畲村土特产品,构建“以文促产、以农促旅、以产兴村”的发展模式。同时,充分挖掘闽北独立师师长黄立贵部队曾驻扎的邵顺建县委旧址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故事、影像资料,积极组织联众集团,漳州大翰设计、诚安蓝盾实业,禾商、浙江、拿口、吴家塘商会等有情怀、有责任的企业家走访调研,争取未来乡村策划运营团队入驻。

村落民俗文化

坚持举办传统文化活动。计划举办首届畲族民俗文化节,邀请外来游客吃乌饭、喝擂茶、戴畲银、穿畲服、购畲药、跳竹竿舞、赏畲家迎亲嫁娶、观畲族艺术表演、学畲歌畲语。促进产业文化融合,带动乡村振兴。以“党支部+合作社+众筹认购”和“党支部+农户+众筹认购”的市民农业模式,探索发展畲乡池下特色产业,积极打造龙脊梯田农业观光产业,以产业带流量,以流量带消费,让畲族文化和畲族美食有持续的发展动力。以产业带饮食文化发展。积极挖掘畲家八大碗等畲宴文化,现已选定1-2家作为“畲家八大碗”餐饮点,供游客品尝。传承畲族语言文字文化。鼓励年轻一辈村民学畲语,唱畲歌,辨识畲族纹样,学习畲族文字,以老带青、青带小的模式传承畲族语言文字。

村落自然环境

一是深耕畲村文化。突出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充分挖掘百年前畲族农耕文化,还原百年前畲民农耕风貌建筑,建立“文化带产业、产业促振兴”的发展模式,打响“四季养生在池下”畲族民俗文化节文化系列活动等传统文化特色名片,形成“畲村好米”“龙脊观光梯田”等特色乡村经济。二是做好特产文章。聚焦打造“一村一品”,新办杨梅家庭农场经济实体,持续擦亮东魁杨梅“绿岚”、“天福大米”等特色品牌,推广健康畲家土特产品。探索发扬千年宝刹“宝林寺”“农禅”思想,结合农旅、文旅品牌打造,将寺庙与田园景观、中草药种植融为一体,形成“游古寺—赏古树—穿畲服、吃畲菜、喝畲酒、唱畲歌”等“农旅、文旅、康旅”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产业链条。三是闽台融合共发展。紧抓拿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完善池下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台湾乡建乡创团队合作,以人居环境风貌改造、特色建筑改造再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文、旅结合的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与创意应用等方式充分挖掘展示畲族少数民族村特色文化。四是跨村联建共布局。积极向浙江景宁、宁德福安、福州罗源等优秀畲族村学习取经;创新党建举措,通过跨村联建方式,发挥加尚乡贤优势、池下资源优势、朱坊产业优势,实现合力,助力拿东片池下、加尚、朱坊三村变“单打独斗”为“抱团聚力”。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