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灵地村
灵地村位于灵地镇集镇所在地,全村区域面积17.63平方公里,共有465户1829人,耕地面积2414亩,主要以种植烟叶、水稻为主。
灵地村位于灵地镇集镇所在地,距县城58公里,是清流县南部五乡镇和连城县北部乡镇商品交易的枢纽,是灵地镇人口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行政村。全村区域面积17.63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组,共有465户1829人,党员49人,下设三个党小组。灵地村是清流通往连城及龙岩的重要通道之一,距浦梅铁路杨源火车站仅一公里,区域交通条件便利,是清流县的南大门。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414亩,主要以种植水稻、烤烟和红心地瓜为主,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
村落历史文化
先雕公祠位于灵地镇灵地村东北角,始建于乾隆23年(1758年),由是先雕公本人新建的一所生祠,距今约有260年历史。坐东北朝西南,通面阔34.24米,通进深36.41米,面积约730平方米,由风水门、照壁、小埕、门前埕、大门、围廊、天井、春亭及正厅几部分组成,正厅面阔五开间、悬山顶、两面坡、抬廊结构、基柱、金柱等全部为砖混仿木结构。正厅设神龛、供奉十四世祖黄先雕及妣赵尤金、赖长清等。正厅前有抱厦宜称“春亭”为闽西祠堂建筑的特色,整座祠堂保存完整。祠砖雕精美,斗拱繁复。正厅供奉黄姓十四世祖黄先雕公神位,2012年被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来先雕公打算跟他的二哥黄先鹍一样建了一座土楼。但是黄先鹍的新土楼才建好就恰逢连日大雨,土楼西北角坍塌,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才能修好,黄先鹍因担忧而卧病在床,须发一夜斑白。先雕公与二哥感情深厚,知道后赶去劝慰二哥,又是借钱又是借米,全力支持二哥修好土楼。后来,先雕公就放弃了修建土楼的打算,建了这座生祠。
村落民俗文化
灵地人游龙灯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代,最初不是游龙灯,而是游花灯,后来游花灯又改成了游“鸡笼灯”。所谓“鸡笼灯”就是灯笼形状像鸡笼一样,一个人擎一个灯笼,灯笼之间用长布条连成一条龙。后来又把游“鸡笼灯”改成“角仔灯”即今天的龙灯。过去灵地有个组织叫“板立会”,负责组织游龙等事宜。龙灯的龙头龙尾由竹篾扎成模型,用彩纸糊好,龙嘴内挂一个八角小灯笼,灯笼八面写着“添丁进财”、“四季平安”、“五谷丰登”等吉祥话。龙身就叫“角仔灯”,三个八角灯笼固定在木板上叫“一桥灯”,每桥灯的两端木板,各凿一个圆洞,以便于连接和栓上抬灯的木棒。长龙由几十桥连接,短的十几桥。 灵地乞巧走古事,选出儿童若干名,着古装扮成戏剧人物,村民备轿抬着或三轮摩托车载着在村中巡游。古事棚的轿台由木柱镶成方形框架,并在四周饰上精美的画屏。因活动当天恰逢灵地“乞巧”庙会的开始,灵地古街居上会聚满观看“乞巧走古事”的人群。装饰精美的“古事”上,都有2-3名童男童女穿着古装戏服扮演的“花神”,紧跟其后的还有舞狮队、锣鼓队等组成的一支庞大队伍,浩浩荡荡的巡游在乡间街道。场面壮观,热闹喜庆,所到之处,家家户户放鞭炮,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年一度的灵地 “乞巧走古事”盛会,是灵地人心中的乡愁印记,体现了客家人淳朴、忠厚、善良的风格,勤劳、古朴的民风,展示和弘扬了灵地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 斯文会由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人负责管理经费筹措、宴席安排、发柬邀请等事宜。为了不漏掉任何一个有功名的外乡来客,七月初六开始,负责人就要开始挨家挨户进行登记,问明户主有没有符合条件的亲友,什么功名,何方人士都要登记清楚,汇总后,发请柬邀请。斯文会的宴席前要祭祀李公太保,宴席十分丰盛,从正午开始到太阳西沉,持续6-7个小时,席间吟诗作赋,充满了书卷翰墨之香。 文昌会共有六大股,每股18人,共108人,其中秀才107人,农民1人。由这位农民负责每年提供一只山羊作为文昌帝的祭品。当年文昌会的秀才不止是灵地的还有邓家和李家的。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生日,会员们聚集在文昌宫举行祭文昌帝大典。祭毕摆宴,每股每年一人负责办宴席2桌,共12桌,席间还要评比谁办的宴席丰盛,谁的烹饪水平高。
村落自然环境
灵地村第一大池塘(天星池)据说是灵地的一块大砚池,池西畔的大土岗(叫岗哩上),有棵参天古枫(长在黄建光和黄新和的房屋之间)就是一支大笔,从庵前坪直通“丁”字街的石砌路则是一条墨,这是古代灵地之所以多文人墨士的原因。 相传,天星池是天上陨星下坠留下的窟窿。池的南北两面是黄土冈东面为民宅,西面为一大片良田。这一大片良田全靠天星池积水灌溉。过去,南北两个大土冈上长满了茸茸绿草,古樟、古枫、古松参天,是放牧牛羊的好地方。春天,春雨绵绵,池水涨满,鱼儿跳跃其间,垂钓者斗笠蓑衣,伫立池畔,屏气凝神;夏天,小孩在绿水中嬉戏,忽沉或浮,自由往来。两边山冈上不时传来牧童的笛声,牛羊的咩咩声,鸟儿的啁啾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清代清流诗人雷可升曾赋诗赞道: 大地东流水,兹池契杳冥。 月疑双镜满,天与四时青。 岸阔牛羊小,源深气化停。 曾闻垂钓者,独坐见仙灵。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