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村
水口村是著名的闽西革命老区基点村,1929 年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二次入闽开辟闽西革命据地就途经水口村汀江古渡口,写下了“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豪迈诗词。古村落周边自然景观环境保护良好,山体整体保护状况良好,绿化植被及山体轮廓线得到较好的保护,与村落和谐共生;以蓝氏族群人口居多,1386 年,蓝姓从宁化石壁迁入,随后吴、陈、邱、魏、胡、雷等姓人氏纷纷从各地迁入定居。历史变迁,陆、魏两姓迁往他乡,其他各姓在此繁衍生息。村落东侧、南侧为农田,整体农田保护状况良好,以种植水稻、槟榔芋为主,田园风貌较好。
水口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东部,地处汀江与濯田河、刘坊河交汇处,故名曰“水口”。离集镇 9 公里,东近河东村,南邻露潭村,西接南安村,北与永巫村交界。村民居住相对集中,全村有 4 个自然村。整个村域约 2.5 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约 390 亩,是典型山多地少的闽西山区村落,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是著名的闽西革命老区基点村,1929 年毛泽东率领的红四军二次入闽开辟闽西革命据地就途经水口村汀江古渡口,写下了“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的豪迈诗词。古村落周边自然景观环境保护良好,山体整体保护状况良好,绿化植被及山体轮廓线得到较好的保护,与村落和谐共生;以蓝氏族群人口居多,1386 年,蓝姓从宁化石壁迁入,随后吴、陈、邱、魏、胡、雷等姓人氏纷纷从各地迁入定居。历史变迁,陆、魏两姓迁往他乡,其他各姓在此繁衍生息。村落东侧、南侧为农田,整体农田保护状况良好,以种植水稻、槟榔芋为主,田园风貌较好。
村落历史文化
水口村以蓝氏族群人口居多,1386 年,蓝姓从宁化石壁迁入,随后吴、陈、邱、魏、胡、雷等姓人氏纷纷从各地迁入定居。历史变迁,陆、魏两姓迁往他乡,其他各姓在此繁衍生息。
据蓝姓族谱记载:600 多年前,长汀辖下有水口,设集市。相传这里原为陆姓人开基,1386 年,蓝姓从宁化石壁迁入,随后吴、陈、邱、魏、胡、雷等姓人氏纷纷从各地迁入定居。历史变迁,陆、魏两姓迁往他乡,其他各姓在此繁衍生息。
元至治二年冬,和一郎公、和二郎公、和三郎公携妻挈子由石壁迁到长汀水口坪岭白露树下居住;清光绪 5 年归宣成里统;1930 年 10 月,水口归汀连县辖,设立区苏维埃政府;1949 年后,水口设村;1965 年 9 月,河西、刘坊、河东三个大队合并为水口大队,队部设水口;1988 年 2 月,水口大队分拆为水口、河东、刘坊三个行政村,水口村建置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