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西埔镇梧龙村

梧龙村位于东山县东南侧,与樟塘镇接壤,占地12730亩,梧龙村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2014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梧龙村开基于明朝,南邻冬古村,东邻湖尾村,北邻西坑村,西北邻顶西、西埔村,西南邻探石、金石村。四山拱卫(庙山、鞍山、庙后山、面前山),呈龙腾虎跃之势。全村经济以务工为主,养殖业及农业为辅,村民人均存收入27512元。全村总面积8.487平方公里,传统建筑主要集中在村中心。

村落历史文化

梧龙村始建于明永年甲申(1404年),由开基祖林氏携妻儿从邻县迁入东山,沿着浯江结草为庐,奠定了村庄的格局,肇启了梧龙的历史。        

明嘉靖九年(1530)前属漳浦县,明嘉靖九年诏安建县属诏安县五都。清雍正十三年(1735)为五都二图梧(浯)龙保。东山建县后,属第三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东山县复兴乡梧金保、龙营保。解放初期为西埔区(二区)梧龙乡。1956年与探石合为白埕区梧龙乡。1957年撤区并乡,为西埔乡梧龙小乡(探石村另析出为探石小乡)。1958年为西埔公社梧龙大队。1984年为西埔镇梧龙村。2014年,梧龙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古村落名录。

村落民俗文化

梧龙林氏家庙供奉的林氏祖先林震,曾是直棣太仓府四品知府,他笃礼崇义,奉母至孝,官清政勤,功劳卓著。明朝嘉靖癸丑1553年,全村经通力合作扩建祖祠为一厅二厢房,主厅中堂掛篇“作求堂”,大厅前上篇“林氏宗祠”。        

清朝康熙庚戌1670年再次扩建为现之堂样,祖祠后面设靠背,至七世祖同知公,改“林氏宗祠”为“林氏家庙”。林氏家庙的“清勤自励”牌匾是朝廷特诰赠,老房屋脊设计蕴含着五行水木金火土。2017年林氏家庙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梧龙村的“扛酒”“攻炮城”“劈甘蔗”等传统民俗与传统村落一样,沿袭百年至今不变。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二,梧龙村都会举办“扛酒节”,在林氏家庙前举行祭拜活动,祈求全村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告示后人不忘祖训、清勤自励。

村落自然环境

梧龙村落位于西埔镇梧龙村,这里山林丰茂,花果飘香,有东南“鱼米之乡”之素称。村落中祠堂、庙宇、古井等古迹保留完好,宛如闽南建筑风格大观园,在青山绿水间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梧龙村分为两大部份。一部份是新区,一部份是旧区,新旧对比,显而易见。新区又分三部份,一部份耸立在通往西埔和冬古的公路两边,一部份邻近庙山公园,另一部份则散落在西埔镇东埔社区辖内。新区虽一分为三,但建筑风格基本一致,外观一式瓷砖贴墙,大天井、拱门楼、三到四层不等。新楼高耸林立气派,四周道路四通八达,花木扶疏掩映。        

旧区以林氏祠堂为座标,外延四周。林氏祠堂肃穆端庄,蔚为壮观。门口是长方形的大埕,用来聚会和朝拜。两边民房延续明清古典建筑的风格,红瓦白墙,燕尾翘脊,横平竖直的整齐排列,有着闽南沿海独特的建筑风格。村落古屋虽是土木瓦建筑,历经数百年风吹雨淋,却亘古如昨,依旧可见昔日的风采。        

梧龙村多年来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加强村容村貌的治理,相继建设了多个生态公园,生态水渠,加强了宜居环境的规划整治和道路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村镇承诺书
乡村协议承诺书.pdf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