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沙江镇竹江村

竹江村是岛屿村,涨潮四面为洋,退潮四周滩涂。汐路是唯一通往外陆的道路。

竹江村风景优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南宋起,先民们便陆续定居岛上。村民们主要以生产海带、海蛎和捕捞滩涂海鲜为生,是品尝滩涂海鲜和摄影海景的好去处。岛上现存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汐路桥闻名遐迩,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古代海埕石板路。这里的明清建筑群颇具特色、古老的渔耕文化更吸引游人摄客的眼球。

村落历史文化

      竹江村是岛屿村,涨潮四面为洋,退潮四周滩涂。竹江村传统民居历史悠久,种类较齐全,富蕴文化内涵。传统民居整体保持完整,连片格局依旧。古民居建筑大部分为二进院落,也有一进的。外墙为青砖和夯土,夯土墙内带有海蛎壳,十分牢固;有个别内为木结构。是典型的汉室民居。其中,大财主房屋有十余栋,面积4000多平方米。竹江村街弄通达,一街直贯两澳,设有凉坪亭、鳘英亭等,20多条小弄左右伸开,其脉络犹如曲头蜈蚣,后通岛麓,前通海边;竹江前澳天后宫,设一辕门,大街直通,此处便是前澳与后澳(也称后湾)的分界处。前澳设繁英等两境,前澳天后宫、张氏宗祠、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居此澳;后澳设龙安等四境,后汉湾天后宫、陈氏宗祠、郑氏宗祠、顺懿宫、青竹寺、学堂宫居此澳。境之称沿袭至今。前澳后澳(湾)分而不离。

村落民俗文化

      岛上信奉海神妈祖,传统民俗活动-妈祖婆走水,更是远近闻名。妈祖婆走水,始于明中叶。《霞浦县志》礼俗志载,“三月二十三日,竹江乡天后神诞。”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辰日,竹江村民都举行“妈祖婆走水”祭神活动,已历五百年,流传至今。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走水,分“走水”和“抢轿”两个环节。“走水”象征妈祖亲临海滨巡视,保佑渔业、养殖丰收。“抢轿”则因妈祖所经之境,不但蛎产鱼产可望丰收,而且人畜平安;所以,许多精壮青年,候在妈祖回宫路道,拦途抢轿,让轿子路经自家门前回宫,也叫“抢水”。这一活动,成为民间传统习俗。 活动过程:午在宫內隆重举办宴席,随后妈祖出巡,宫前依次列队鸣锣开道:彩旗、云幡、头牌执事、高灯、吹班、香亭、銮驾、八仙等,约有百人队伍浩浩荡荡,沿着东龙境、东安境、崇福境、龙湾境、繁英境、东门境出巡;每到一境便有供品迎祭,焚香叩拜;沿途鞭炮声,神铳声不绝于耳。 潮满时,三声神铳响起,十几名统一穿着的壮汉抬起轿子,在敲锣声引导下,飞奔预定海域,溅起层层浪花。轿手们在海水中跑上百来米,便停下来,把轿子抬高放下,反复蘸水36次。蘸水仪式结束后,又抬着轿子原路返回,“抢轿”开始,“抢轿”热闹非凡。    在哄抢过程中,难免跌打损伤;不用怕,抓一把妈祖香灰,回家涂沫便万事平安。 此活动不仅以活化的形式出现,而且发展空前。近年在出巡前必须在宫内隆重举办祭祀仪式,礼仪服装购罝男女服饰,新颖耀眼。2016年4月,竹江村此活动盛况空前,引来四邻人,数万名群众围观,450多名摄影爱好者亲临现场。

村落自然环境

      竹江村位于东吾洋畔,是个岛屿村,岛面积1.2平方公里,涨潮岛上四面环海,退潮为泥滩。村落坐落于竹江岛北面环西北面。竹江村分前澳和后澳两片区,皆座岛面海。民居座岛向洋,岛屿恰好起到天然挡风的屏障作用,规避了孤岛风急浪高的现实。 竹江岛像只卧虎,海水退潮后,岛上西面向露出的一条弧形沙堤就是老虎尾巴。如果登高俯视,更像一只虎。实际上还有风水的说法。竹江是藏龙卧虎之地,卧虎源自东虎洋的得名。据霞浦县志载,东吾洋原名东虎洋,因洋东有一卧虎(即竹江岛)故称东虎洋。藏龙,据霞浦县志《竹江图引》文载,竹江龙脉来自竹江东北向的梅洋,伏脉海底,贯岛而过;海水平潮时海面水痕一带,因为潮水合流而耸起如(龙)脊,故有藏龙卧虎之说。体现了古人“择风水而居”的选址理念。

村镇承诺书
乡村协议承诺书.pdf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