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Salon.01 讲座报名 | 何崴:从田野调查到乡村活化
2020-03-12 18:00 |  浏览 0


【全国优秀建筑设计展示馆】这是全国第一个优秀工程设计奖常年展馆,是集建筑展览、论坛、沙龙、交流于一体的设计师交流基地,致力于打造成为海峡建筑师的家园,并作为面向国际化建筑设计行业交流的窗口,竭力打造建筑业及生活美学设计等相关产业的复合业态空间品牌。

第一期嘉宾:何崴


何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士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硕士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

三文建筑创始人 建筑师

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建筑分会委员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美丽乡村协同建设专委会委员

北京设计学会艺术乡村设计专委会委员

何崴教授从事建筑、城市、灯光、艺术等方面的跨界教学、研究和创作,代表作品《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爷爷家青年旅社》、《定慧圆禅空间》、《安龙户外运动公园游客接待中心》、《溶岩美术馆》等多次参加包括:《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韩国光州双年展》在内的国内外展览,曾获《中国田园建筑优秀作品一等奖》、《2016建筑创作奖银奖》、《2016中国乡村旅游年度人物》、《2014年WAACA中国建筑奖大奖》、《美国建筑奖AAP银奖》、《英国Blue Print奖》、《美国HD奖大奖》、《台湾金点设计奖年度设计大奖》等国内外奖项。

沙龙活动

支持单位: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

地点:全国优秀建筑设计展示馆

(福州市三坊七巷郎官巷23号)

演讲时间:2020年1月19日 14:30-17:00

同期展示:何崴教授介绍及团队作品展览,包含①三明建宁上坪古村项目;②永春吾峰新闽派农房示范小区项目;③闽派新农房模型等等

●14:30-15:00   乡创作品开展

●15:00-15:10   蒋金明副厅长主持介绍嘉宾

●15:10-16:10   何崴教授进行乡建乡创分享

●16:10-16:30   茶歇

●16:30-17:00   互动

如何参与

本期讲座免费,但须报名,凭报名凭证入场。

1.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报名成功即可获得入场二维码凭证


2.因场馆空间限制及为保证沙龙效果,仅限制30名。

3.现场直播:沙龙活动将全程直播。扫描下方二维码,届时即可收看直播。


代表作品

上坪古村复兴计划


上坪村,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是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村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大部分村民为杨姓,族谱记载是汉代太尉杨震的后人。

村落现有格局完整,两条溪流绕村,并在村口汇聚,形成完整的风水格局;村中有多处省级文保单位,如大夫第、杨家祠堂、社祖庙、赵公庙等。此地民风淳朴,历史上也出过很多文人,据传朱熹也曾到过上坪,在此地讲学,并留下墨宝。因此,上坪有“书乡水村,明水绕古村”之名。

2016年,溪源乡启动上坪古村重要节点落地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旨在通过落地项目进一步改善村庄的环境条件,引入新的业态,激发村庄活力。项目主要选取了水口区域、杨家学堂区域和大夫第区域进行深化设计,对区域内的部分建筑进行整理、改造,并赋予它们新的使用功能。

石窝剧场

可以仰望星空的舞台,山东威海石窝剧场

Stage under Starlit Sky

Stone Nest Amphitheatre in Weihai, Shandong Province


石壁被完整保留,舞台和看台围绕石壁设置

Cliff completely preserved, around which stage and grandstand are set

基地,来自对场所的阅读

A base emerging from reading of site and location

石窝(露天)剧场的前身是一座小型采石坑,位于威海市环翠区嵩山街道五家疃村。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威海各地出现大量的采石场,这里也曾经是其中的一个。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几乎所有的采石场都被关闭,此处也逐渐废弃,成为遗迹,当地人称之为:“石窝子”。

设计团队在考察现场时候,发现了被废弃的采石坑,也发现了它独有的魅力。采石坑规模不大,形状如同自然弯曲的手,曾经采石的痕迹经历了岁月的侵蚀,呈现出一种“人工-自然”的图景,特别是暴露在外的石壁,峥嵘奇峻,给建筑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将曾经破坏环境的采石场变为造福一方百姓的有益场所是本案着重思考的问题。


建筑与周边村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surrounding villages


从自行车绿道看建筑

Architecture viewed from bicycle greenway

设计灵感,从互文(Intertextuality)开始

The design concept inspired from intertextuality

选择这里,但这里的未来是什么?这里将作为什么功能被使用?又为周边带来什么?……古代希腊的剧场,意大利锡耶纳的坎波广场,以及南京中山陵音乐台为建筑师提供了灵感。在早年游学欧洲时候,希腊的埃庇道鲁斯露天剧场(the Ancient Theatre of Epidaurus)给建筑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依山而建,面朝远方,人工构筑物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人文-自然景观(Cultural-Nature Landscape)。建筑师认为这里的环境虽然和希腊剧场不尽相同,但从空间逻辑上具有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此外,露天剧场作为一种公共性场域(field),也会给所在的区域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它可以作为广场使用,为当地人提供公共集会的场所,也可举办音乐节、戏剧节等活动,形成公共交流。建筑师认为这样的处理在单纯美化景观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和产业功能,为此类废弃工业遗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建筑,人与自然的中间

The architectur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景观性建筑(architecture in landscape)。建筑师希望以一种“轻”的姿态来处理场地,建筑的形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场地原貌

original view of the site

场地中原有石壁被完整的保留,不做任何处理,成为剧场的背景墙。石壁因为开采石料形成弧形,使其具有很好的声学效果。在建筑师看来,石壁本身就是观演最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舞台背景,也是演出者本身,石壁的存在决定了整个剧场的性格和气氛,是空间的起点。

看台环抱石壁设立,从舞台地平面逐渐抬高,与石壁一起形成聚拢的场。舞台和看台的形状根据原有地形设置,并不追求对称;看台的台阶被设计成自由的折线状态,进一步加强了场地的景观性。


建筑鸟瞰

Bird's eye view of architecture


舞台

Stage


石壁与舞台互相咬合

Cliff and stage biting into each other


看台上设有天窗为下面的咖啡厅提供照明

Skylights on grandstand providing lighting for café below

原场地地坪呈从石壁向下的斜坡,与看台的抬起趋势相反。依循这个特征,看台下面被藏入了一个新的建筑体量。它与看台共用支撑结构,在功能上包括储藏、公共卫生间和咖啡厅,可以为剧场提供后勤和公共配套服务。为了不遮挡和抢夺石壁的“主角”地位,建筑高度尽量压低,外形也趋于规整。建筑正立面由一系列落地窗洞组成,窗洞与窗洞之间的墙面厚度被有意强化,建筑师希望给人一种洞穴的感觉,回应场地原有采石坑的历史。建筑两侧设有台阶和坡道,供人们进出舞台区域。台阶和坡道被高大的墙包围,或略显压迫,或曲折,成为进入主区域之前的过渡空间,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建筑材料选用毛石,磊筑,而其中的大部分石块来自于平整场地时候挖掘出的石头。建筑师希望从形式和物理属性上表达建筑是从场地中生长而出的概念。


石头台阶联系咖啡和舞台

Stone steps connecting café and stage


建筑立面使用地方传统垒石工艺

Building facade using local traditional stone-laying technique

在此处,景观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内容,建筑也不是。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建筑前的绿地被石头铺装的小径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区块,与看台的台阶划分形成呼应;进入剧场的流线呈现一个弯曲的弧,人们在登上看台之前,需要绕建筑至少半周,这也强化了场所的仪式感。


夜晚的石窝剧场

Stone Nest Amphitheatre at night


室内的暖光与舞台的灯光形成戏剧性效果

Indoor warm light and stage lighting creating dramatic effects


使用中的石窝剧场

Stone Nest Amphitheatre in use

室内,略显粗犷的慵懒

The interior in a rough but languorous style

建筑的室内空间不大,空间布局相对简单,倾斜的屋顶,不规则的天窗暗示了建筑与看台的关系,又加强了室内的戏剧性。建筑师希望空间气氛上给人以热烈、硬朗的感觉:洞穴、矿坑和工业感是室内设计的基本意向。石材、略显粗犷的木材、皮革、金属成为塑造空间的首选材料,工业风的灯具和家具也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氛围;暴露的光源形成让人迷离的炫光,配合东西两侧墙面的橙黄和天窗内壁的宝石蓝,建筑室内给人一种复古的慵懒感。

在建筑师的想象中,未来的某一时刻,在这里听着民谣,喝着啤酒,仰望星空……生活本就应该如此。

项目信息来源于乡村与城镇建设


文章转载自丨 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