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陆续开放当中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账号密码登录

忘记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找回密码
西园镇丁坂村
丁坂村位于西园镇南面,距漳平市市中心7公里,距西园镇政府2公里,东邻菁城街道顶郊村、福满村,南界拱桥镇梧地村,西连西园镇西园村,北与和平镇和平村相连 。丁坂村处于西园交通大枢纽,临近高速公路、动车站,向东连市区,交通条件便利,距漳平西高速路口1.8公里、漳平西站3.8公里,菁华大道横贯南北。丁坂村村域范围1762.68公顷,除九龙江沿岸用地外,丁坂村内大部分用地为低山丘陵,地形复杂,整体地势西低东高、北低南高。亚热带季风气候,中部河谷地带受海洋性季风影响,为南亚热带气候,具有温热湿润,雨水充足,冬短无严寒,夏长无酷暑,垂直气候显著,干湿季节分明,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等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6.9℃~20.7℃之间;年日照时数为1839.9~1852.9小时;年平均雨量在1450~2100mm之间;风向由于受季风影响呈季节性变化,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2m/s,每年5~10月易受热带风暴或台风影响 。西侧紧靠九龙江,生态景观优越。(1)一产,主要种植各种作物,有稻谷等粮食作物和蔬菜、花生、水果等经济作物。(2)二产,主要为村庄东北角的登榜产业园,占地6500亩,现状主要为纺织鞋服、机械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3)三产,主要为商贸服务业。(1)户籍人口:2022年末户籍数888户,户籍人口2950人。其中男性1545人、女性1405人。(2)常住人口:2022常住人口为4500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2022年本村户籍常住人口2000人,占户籍人口比例为70%。外来产业人口:2022年约2500人。
初为邓氏来此定居,以地处江畔(方言称“坂”)取名“邓坂”。后因水灾,邓氏他迁,别姓人迁入,以谐音改为“丁坂”,也叫“珍坂”。寓人丁兴旺、珍贵发达之意。之后,村人以参与科举考试多中式,雅化为“登榜”。今村民依旧称丁坂。明、清时代及民国初期属居仁里丁坂社称丁坂乡。1934年属登前保(与前洋坪合),先后隶第一区丁坂联保、登泰乡、党泰乡。建国初,属党泰乡登前村。土改后,属党泰区称丁坂乡。后并属西登乡。1958年公社化,称丁坂大队,先后属党泰、城郊、西园等公社。1961年曾分设丁坂头、丁坂尾两个大队;1964年又合为丁坂大队。1984年后,属西园乡称丁坂村。2013年10月,西园撤乡设镇,为西园镇丁坂村。 2021年丁坂村获评福建省第四批传统村落,是九龙江沿岸第一个省级传统村落。 丁坂传统村落紧临九龙江,背靠凤凰尖。九龙江傍村而过,村庄地形为下水鱼形,乃风水宝地,人杰地灵。民居密集,大部分处九龙江北溪两岸丘陵坦地,呈散落状。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古建筑群保存较好,其中清代古民居20座、古遗址4处、古驿道1处、古渡口3处、古枪楼1座、古庙宇3座、木牌坊1座、石旗杆6支以及明代石拱桥2处、古牌匾等文物。清代民居集中成片,四合院规整宏大,保存基本完好。古民居建筑工艺精湛,窗花斗拱精致,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墙壁彩绘,古色古香,韵味深长。代表性古民居有崇德堂、衍庆堂、广德堂、保德堂、仪盛堂、懋敬堂、笃庆堂、仁德堂、余庆堂、玉德堂、治庆堂等。
村落历史文化
丁坂村建筑风格古朴敦厚且集中连片,整体保存完整。建筑多为合院式木厝,部分类似闽中土堡形式。建筑整体呈现“灰黑瓦、悬山顶、深出檐、青灰砖柱”的地方特色。丁坂村地处福建腹地,受到东西南北各种文化成份影响,丁坂村村早期建筑形式主要为干栏式,后受到中原等文化影响,建筑逐渐转变成现如今合院式木厝,但还保留部分干栏式建筑特点,村内大部分建筑地基较高,地基在1米左右;受到闽南建筑影响,部分建筑出现闽南建筑的燕尾脊与马背脊形式;还受到西南客家围屋、三明土堡的影响,建筑墙基与土堡相似,采用夯条石或毛石,高度1米左右。单体建筑:主要是合院式建筑,一进或两进布局,采取中轴对称布置建筑组群:主要是以合院式建筑为基本单元,依据道路关系和等高线布置。建筑与周边环境关系:村落传统建筑充分利用建筑位置上的自然空间,或依山傍路,或田边地头,合理安排房屋的布局,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多为方形门窗,门窗形式简朴,窗户多为竖向直棂窗。部分民居建筑面山外墙带有一对圆窗,与方窗形式不同,多为斜方格直棂窗,少部分窗户还带有木雕刻。丁坂村建筑装饰精美,运用木雕、石雕、彩绘等技法装饰房屋。建筑在其他部分也很具有特色,斗拱与户对上的木雕刻,柱基石刻等。丁坂村历史环境要素众多,现存主要有木牌坊1座、古驿道1处、古渡口3处、古庙宇3座、石旗杆8支、明代石拱桥2处、古井6处、以及古树8株。
村落民俗文化
(1)龙舟竞渡。 漳平在明清时期已有龙舟竞渡活动。九龙江两岸村民各置龙舟,在每年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以先夺标者为胜,历久不衰。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仍是群众喜爱的一项水上竞技项目。1965年以后,由于“左”的思想影响,龙舟竞赛停止达20年之久。丁坂龙舟队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8年5月21日,丁坂龙舟队前往福州参加省首届龙舟比赛,获得第二名。1989年9月22日至24日,丁坂队代表福建省队远征武汉,参加国际龙舟邀请赛,获得赛程1000米第四名、600米第六名,总分居第五名。1991年7月,参加北京第一届九龙杯全国龙舟邀请赛.获800米第一名;600米第二名的好成绩。(2)舞狮。是漳平市西园镇流传广泛的主要民间文艺活动之一。丁坂村至今仍保存着表演舞狮之习俗。每年元宵节及其他传统节日和喜庆活动,都要进行舞狮表演活动。舞狮有狗头狮、杂艺狮、簸箕狮3种。狮的造型大同小异,不同的是狗头狮和杂艺狮的嘴、眼是活动的,而簸箕狮是固定的,狗头狮和簸箕狮的狮身均用布饰成,杂艺狮另披一层毛皮。3种狮的下嘴唇均有八卦图。在民间,狮子象征着吉祥,是一种驱邪神兽。(3)庙会。浓厚的宗族文化是丁坂深厚文化底蕴的代表。每年正月期间都会举办庙会。
村落自然环境
丁坂传统村落是因山就水自然发展起来的村落,东倚山脉,西接江水,呈滨江小平原之势,村落与田园山水融合,民居沿江南北连绵展开,民居东侧紧邻千亩良田,呈现青山为屏、绿水相伴,土地平旷、鲤鱼入水的空间格局,人居环境优越。从街巷体系来看,南北向的村落主路形成主要空间轴线,其他的小巷以这条主路为轴线开枝散叶向四周延伸。这些小巷或平行,或交叉,或垂直,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回环往复、网状串联的街巷布局体系。西侧临九龙江,村内零星分布众多鱼塘,水源均来自山上自流水。村中水井众多,现今仍有七口水井供村民使用,近年来,家家通了自来水,水源引自山泉水。
村镇承诺书
本村待认养房屋
传统村落海峡认养平台是一个桥梁和纽带,连接着城市与农村 实现着年轻与古老间的新对话,田园未远,梦想仍在,愿你我都是归乡人

联系方式:zxctcl@126.com

京ICP备19057194号-1


网站公示:本网站上所公示图片均系村民自行提交
如有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请权益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
我方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